把灰暗生活過得像花兒一樣絢爛
在中國二十四孝里,有一則老萊娛親的故事。
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他千方百計討父母歡心,甚至在古稀之年學(xué)嬰兒啼哭以取悅父母。
兩千多年前的古老故事,也許會有藝術(shù)加工成分,但遂昌孝子雷明敏種花娛親的故事,卻是實(shí)實(shí)在在的。
雷明敏很樸實(shí),樸實(shí)得不太會“接受采訪”。
一個85后青年,7年如一日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我試著想從他身上挖出一點(diǎn)曲折的理由,但他一遍一遍地重復(fù):“媽媽孝順外公,我孝順爸爸媽媽,還需要理由嗎?”
雷明敏很知足,他說不羨慕村民們的洋房。“我家的黃泥房子里住著我的父母,門前有我種的鮮花,家里每天都樂呵呵的,我覺得我還蠻幸福的。”
雷明敏憧憬愛情卻總能替對方著想:“我沒有能力給她幸福的生活,我不怪她們看不上我,但我相信緣分會來。”
不去攀比,不去抱怨,他在培育鮮花,也在點(diǎn)亮曾經(jīng)灰暗的家庭。
這個30歲的小伙,手上長滿老繭,背上有家庭重?fù)?dān),他把艱難生活過得比鮮花絢爛。這個幸福像花兒一樣的家庭,值得同樣美好的姑娘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