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歲的高岳正是常州武進區(qū)的一名退休教師,與很多人選擇進城居住不同,他回到了牛塘鎮(zhèn)丫河村委的老宅居住。
15年來,高岳正一直在丫河橋邊一塊曾經(jīng)人人嫌棄的荒地上忙碌,打造出了個“微型公園”。如今,這里有水有橋、有花有樹,已遠近聞名。
“微公園”曾是受嫌棄的荒地
“微公園”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牛塘鎮(zhèn),總面積不到一畝。這里小橋流水、花草四季、竹子挺拔、楊柳倒掛、木槿籬笆,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2000年,這里可不是現(xiàn)在的樣子。據(jù)介紹,雖然這塊地靠在運河邊,但因為不是丫河村的主景區(qū),所以幾乎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因長年沒有整治,池塘里全是淤泥,還堆著不少生活垃圾。
2001年,高岳正從牛塘中心小學退休,老宅附近的環(huán)境,讓過慣了現(xiàn)代生活的高岳正有些不習慣。幾經(jīng)思慮,夫婦倆決定,一方面尋求政府支持,另一方面自己動手向這片臟亂差的荒地宣戰(zhàn)。
高岳正所在的高家村民組很贊同,隨即拿出村組有限的1000元資金支持。高岳正也按計劃出資1500元,先建起了老年人活動圈——300米長的健身路。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高岳正夫婦不辭勞苦,撿廢磚、買舊料、進黃沙、購水泥,開始鋪磚路。夫妻倆一個當泥水匠,一個為輔助工。經(jīng)過一番努力,磚路筑成,面貌一新。
自家建房材料造“公園”
健身路的周圍,有淤泥堆積的河塘、蒼蠅亂飛的垃圾場,還有雜草叢生的洼地。高岳正又萌生想法:建個小公園。
2006年,高岳正在當?shù)卮逦闹С窒孪雀脑旌犹?,再建苗圃、培植花草樹木。幾年中,高岳正先后培植了上百棵櫸樹苗及四季花卉。在河塘的外圍,他還種了枸杞藤和木槿樹,“因為這些植物生長快,既綠化又可當籬笆,果實泡茶可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