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幫孩子們過上第一個兒童節(jié)(微電影截圖)
曲么古體老師希望,他的學(xué)生終會走出大山
龍巖5名志愿者,奔赴2000多公里外的川西彝族地區(qū)——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樂約鄉(xiāng)三地村,為地處偏遠的孩子們支教。
他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拍一部微電影,傳遞孩子們的呼聲,并為當(dāng)?shù)鼗I建一所希望小學(xué)。(導(dǎo)報今年5月曾連續(xù)報道)
8月22日晚,這部名為《堅守希望》的公益紀實微電影在龍巖首映。首映禮上,共募得144241元善款為孩子們籌建希望小學(xué)。
微電影代課老師堅守24年給山村孩子希望
這部名為《堅守希望》的公益紀實微電影,時長14分鐘。
故事的主人公,是堅守在山地小學(xué)24年的代課老師曲么古體。他一個人支撐整所學(xué)校、68個孩子的教學(xué)。
正是因為他的24年堅守,讓大山深處的孩子有了改變命運的希望。
這部微電影,真實記錄了古體老師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清晨忙碌家務(wù)農(nóng)活,提水做飯,澆地喂豬,再步行2個小時山路,到學(xué)校上課。
古體老師的母親和女兒,在他上課期間相繼去世,可面對親人和朋友的不解和斥責(zé),為了孩子們,他還是選擇了留下,努力給學(xué)生們傳授知識,筑建希望。
他眼中的希望,正是他日夜堅守的孩子們。微電影中出現(xiàn)的五年級學(xué)生勒格石干,就是這群孩子們的代表。
微電影中,在破舊的校舍里,曲么古體老師說,很多很多孩子沒有讀下去,很可惜。他希望,他的學(xué)生會有出息,最終走出大山。
建小學(xué)首映禮現(xiàn)場籌得14.4萬元善款
曲么古體老師和勒格石干兄妹倆,出現(xiàn)在了微電影首映禮上。
此前,在志愿者的幫助下,他們走了一個多小時山路,坐大巴到縣城,再到四川省西昌市,乘坐8個小時火車到昆明。之后是漫長的49個小時56分鐘,坐火車最終抵達龍巖。他們是第一次走出縣城,跨越山海來到福建。
和片頭城里孩子歡樂的“六一”兒童節(jié)形成鮮明對比,山地小學(xué)的孩子們過的是土豆配飯的生活。也是在志愿者們的幫助下,他們第一次收到了兒童節(jié)的禮物。
而山地小學(xué),也是建校以來首次升起五星紅旗。他們說,是這些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為他們帶來了希望。
參加首映禮的龍巖市民,被三地村孩子們的故事感動,紛紛解囊。當(dāng)晚,就援建小學(xué),共募捐到善款144241元,匯入龍巖紅十字會的專項賬戶。
志愿者負責(zé)人陳貴說,接下來,他們希望借助網(wǎng)絡(luò)的力量,讓微電影在網(wǎng)上持續(xù)“發(fā)酵”,得到更多愛心人士的支持。
他透露,作為教育類題材的微電影,首映禮上龍巖不少校長親臨,并表示將讓這部微電影進入校園,既能教育孩子們,也希望通過學(xué)校的力量籌集善款,幫助籌建希望小學(xué)。
陳貴介紹,順利的話,志愿者計劃于9月中旬再度進山,聯(lián)系當(dāng)?shù)氐慕逃块T,并和施工單位簽訂施工合同,開始籌建項目。(記者 康澤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