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來,祝先生很鬧心。他的手機經(jīng)常收到騷擾短信和電話,不分時間,不分地點,而且這些短信都來自同一個號碼。
持續(xù)半年的騷擾短信
祝先生在東渡賣豬肉。今年2月21日,他的手機收到了一條陌生號碼的短信,內(nèi)容全是“問候家人”的辱罵。
起初,他還以為是誰惡作劇,沒當回事。沒想到,接下來,這個號碼又接二連三發(fā)來短信、打來電話。“這些短信就是直接罵人,但沒有指名道姓。”祝先生說,從這天起,來自這個號碼的短信、電話就沒斷過,而且大部分都在凌晨。
有時,祝先生一天接到好幾條騷擾短信;有時,騷擾電話打過來,響幾聲就掛斷,他回撥過去,對方要么關機,要么掛斷。
自從被騷擾,祝先生一家很鬧心。“短信、電話不一定什么時候就過來了,晚上都睡不好,誰受得了?”
祝先生做生意,必須早起,而凌晨的騷擾電話和短信讓他不堪其擾。
辱罵不止的陌生男子
祝先生來廈門賣了十幾年的豬肉,做生意都是和和氣氣的,鄰里關系也很和睦,從未得罪過人。
起初,他想到一個懷疑對象——跟他有過“過節(jié)”的一個妹夫。因為家庭瑣事,他與妹夫產(chǎn)生了矛盾。不過,他很快就排除了嫌疑。
清明節(jié)前后,他用朋友的手機撥通這個號碼。通了,接電話的是一名男子。一聽口音,他就知道不是妹夫,“我妹夫是南京人,口音很明顯”。
男子自稱是同安本地人。祝先生和對方講閩南話,但對方堅持用普通話,祝先生也沒聽出對方有閩南腔。
男子告知,他只是在同安一個菜市場賣菜的小商販,從來沒有給祝先生打過騷擾電話;已經(jīng)有好幾個人打電話問他為什么發(fā)騷擾短信,他也百思不得其解,建議祝先生報警。
從那之后,祝先生多次用自己的手機給對方打電話,但再也沒接通。于是,他給對方發(fā)短信,“我提出兩人在第三醫(yī)院門口見面,把事情做了斷”,對方同意了。
當祝先生按照約定時間趕到同安時,對方卻發(fā)來短信,不見面了。祝先生徹底郁悶了。
此后,每隔兩三天,祝先生就會收到一兩條辱罵短信。這種狀況一持續(xù)就是大半年。
大前天,不堪其擾的祝先生給通訊公司打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會將該號碼屏蔽。
前天,導報記者嘗試撥打那個男子的手機,但提示已停機。
律師建議
收集證據(jù)再起訴
福建信海律師事務所林敏輝律師表示,如果發(fā)送騷擾短信、打騷擾電話的人內(nèi)容或語言出現(xiàn)威脅、恐嚇,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規(guī)定。
他建議,被騷擾對象可以在收集證據(jù)后,先確定對方的騷擾行為,之后到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停止騷擾行為,賠償損失并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