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島第二西通道10月開工
N本報記者 鄭友賢 實習生 董雪
本報訊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環(huán)保局獲悉,廈門第二西通道計劃于10月開工,2015年10月建成通車,施工期4年,總投資為59.09億元。項目將以海底隧道穿越廈門西海域,連接廈門湖里區(qū)和海滄區(qū),路線全長9.03km,其中隧道長6.26km,接線長2.77km。工程道路等級為雙向六車道的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80km/h。
路線起于海滄吳冠采石場,與海滄疏港快速路相接,上跨馬青路,以海底隧道穿越廈門西海域,在象嶼碼頭14號泊位處至廈門本島,過疏港路后沿興湖路前行,過華榮路,穿石鼓山立交接上火炬北路,以高架橋跨越鷹廈鐵路及成功大道后接入廈門東二通道。
據(jù)介紹,工程將采用鉆爆法的施工工藝,以海底隧道形式穿越廈門西海域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qū),整體上對保護區(qū)影響不大。在隧道施工所實施的爆破藥量下,爆破所產生的水下沖擊波強度,除了對爆點正上方海域活動的中華白海豚會有某些行為活動影響外,在以爆點為中心的200m以外的海域,不會對該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活動產生明顯影響。另外,中華白海豚通??稍谛[的海洋環(huán)境噪聲下嬉戲、生存,具有一定的抗水下環(huán)境噪聲干擾的能力,其自身可以采用避開噪聲源等方法遠離施工區(q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