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弱特殊性,不做狗血傳奇
此外,和日劇版?zhèn)戎乇憩F(xiàn)女主角情感選擇不同,“北京版”將更多筆墨放在了女主的職場進階中,感情的變化幾乎每一步都和職場捆綁。“全劇希望集中展現(xiàn)人物的成長,從初入社會的懵懵懂懂,到跌跌撞撞中成長為職場‘白骨精’,是每個都市女性的正常成長路徑。”馬筱楠指出,這其實恰恰是為了規(guī)避狗血設(shè)定,不把女主設(shè)定成傳奇式的人物,“我們不管是看美劇《傲骨賢妻》還是看韓劇《迷霧》,以及《東京女子圖鑒》,劇中的女性都有一種高級感和距離感。如果你說中國的城市里這種女性是大多數(shù),那顯然不太現(xiàn)實。”
作家麻寧也指出,相比眼下的許多國產(chǎn)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鑒》沒有輕飄飄浮在空中。在一些劇里,女主人公雖然被賦予了某種職業(yè)身份,但你幾乎看不到她真正工作的樣子,似乎她們的工作,就只在飯局上、party上、夜店里完成。“而陳可不同,在第一集里,在前臺工作的她需要經(jīng)歷代取外賣、收發(fā)快遞這樣最瑣碎無聊的工作;在廣告公司時,她又被迫面臨了‘老好人老員工’和‘有干勁新員工’PK時的站隊選擇;甚至在主動為自己爭取機會跳槽到更有前景的公司時,身邊的人事朋友都在劇中給出了極其切實可行的面試指導(dǎo)。”在麻寧看來,這種“粗糲的真實”恰恰是北京與東京的區(qū)別,“之于東京,北京氣質(zhì)是粗放的,城市還在急速的發(fā)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中,這個城市以及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可能活得過于精致,他們粗線條、快節(jié)奏、大框架,卻有一種鮮活的欲望和生命力。”
淡化野心,做溫情正向?qū)?/strong>
熱衷與原版做對比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哪怕是經(jīng)過職場歷練后開始成長,女主陳可在面對人生選擇時也大多選擇了正向和陽光的一面,她沒有像日劇版的齊藤綾那樣明確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也沒有通過婚嫁和感情提升個人階層,在面對可能“被小三”和職場潛規(guī)則時,陳可的選擇都是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