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美籍華人魯照寧先生及家人不遠萬里專程趕來南京,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捐贈了陳納德信封、援華美軍的徽章、美國飛虎隊逃生絲巾地圖、《美國陸軍航空隊必備手冊》以及二戰(zhàn)時期的雜志、宣傳卡、老照片等100余件珍貴文物及史料,很多珍貴文物史料填補了抗館館藏的空白,對研究中國的抗日空戰(zhàn)史以及美國等國家對中國抗日空戰(zhàn)的宣傳和援助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籍華人魯照寧捐贈文物新聞報道(來源:江蘇教育)
魯照寧先生與南京有著很深的淵源。他1964年出生于南京,16歲跟隨父母移民美國。2000年,魯照寧讀到了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讓他對自己生活過的這個城市曾經遭受的深重苦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他嘗試著開始了他的文物史料收集之路。多年來,魯照寧先生一直致力于搜集抗戰(zhàn)文物,曾多次捐贈給國內的抗戰(zhàn)紀念館。
美籍華人魯照寧捐贈文物現(xiàn)場(來源:江蘇教育)
魯照寧先生也曾數(shù)次來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2015年國家公祭日期間,魯先生首次來到抗館,在英烈碑上找到了姑奶奶魯美英的名字。魯先生回國后隨即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魯美英的生平事跡和犧牲經過,并與抗館進一步溝通,查證確認抗館1995年建成的英烈碑鐫刻的“魯美英”名字及籍貫信息有誤,應為“魯美音”,江蘇南京人,1914年出生,1940年10月29日犧牲。
2016年,抗館對原有英烈碑重刻時,及時做了更正。同年12月3日,魯先生不遠萬里再次來寧,專程趕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祭掃姑奶奶魯美音并與抗館洽談文物捐贈事宜。
魯美音女士生前是中國航空公司的一名女空乘員,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英烈碑上鐫刻的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中,是唯一的一位女航空英烈。1940年,魯美音所在飛機在云南一帶遭遇日本戰(zhàn)機襲擊,當時魯美音快要離開機艙,本可以逃生,但聽見嬰兒的啼哭后,不顧危險救回嬰兒,不幸被日機掃射中彈身亡,年僅26歲。
此次捐贈的這批文物史料背后,有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一件DC-2飛機模型,是仿照魯美音犧牲時所乘的飛機制作。一本1942年發(fā)行的美國《生活雜志》,里面刊登了中國高射機槍成功擊落日本飛機的照片,這是抗館首次征集到的此類照片,同時在這本雜志里還有抗戰(zhàn)時期中國飛行員在美國接受培訓的照片。
另外,還有11張反戰(zhàn)宣傳卡片。據(jù)魯照寧介紹,美國費城口香糖公司于1938年至1939年期間共發(fā)行了兩套宣傳卡片。
美籍華人捐贈文物現(xiàn)場(來源:江蘇教育)
抗館表示,將對此次捐贈的藏品做進一步的考證和史料挖掘,并在今后的陳列展覽中逐一公開展示,讓更多的市民有機會看到這些銘記歷史的證物。(通訊員 程薇薇 高煒 記者 陳潔)
美籍華人再次捐贈珍貴抗戰(zhàn)文物
相關閱讀:
魯照寧是誰?魯照寧身份介紹
魯照寧,美籍華人。
2015年3月17日,美籍華人魯照寧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再次捐贈他從美國等地征集來的120件書籍、雜志、報紙、圖片、地圖、郵票、明信片、信封、紗巾、膠片、模型等二戰(zhàn)實物和史料。
2015年3月17日,美籍華人魯照寧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再次捐贈他從美國等地征集來的120件書籍、雜志、報紙、圖片、地圖、郵票、明信片、信封、紗巾、膠片、模型等二戰(zhàn)實物和史料。圖為捐贈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