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陷勾兌門員工避談骨湯料
日前,一則消息再次引爆人們對餐飲行業(yè)“勾兌”食品安全的爭議。據(jù)媒體報道,知名火鍋連鎖店海底撈的骨頭湯以及飲料包括檸檬水和酸梅湯等均是沖兌而成,而且新員工培訓時,培訓老師會特別提醒,“雖然我們的骨頭湯是各種料兌的,但是你一定不能這么和客人說”,并教授員工如何回避向客人回答湯料以及飲料的成分。上述報道還提到,除了湯底和飲料系勾兌而成外,海底撈還存在肉類不稱重等問題。
骨頭湯的制作和所用料為何不能向消費者明說并要多方掩飾海底撈的作法,引起當前對食品安全特別敏感的消費者們的無限聯(lián)想。記者昨天從網(wǎng)上看到,不少消費者、網(wǎng)友質疑海底撈的骨頭湯的成分,并對其產品質量安全產生嚴重不信任感。
海底撈“勾兌門”曝光后,某門戶網(wǎng)站一項超過2300名網(wǎng)民參與的投票顯示,盡管仍有41.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不受影響,但高達42.3%的被調查者選擇將“再不去就餐”。同時,也有部分網(wǎng)民中立,認為“店紅是非多”“有錯誤必須糾正,有優(yōu)點也要繼續(xù)肯定,不能沒出問題的時候一股腦夸,一出問題就落井下石,巴不得一巴掌拍死。”
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袁華強對記者坦言,如果不是海底撈此前在消費者心中積攢了比較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事件對公司的影響可能遠遠大于現(xiàn)在。顯然,一直以來沒有讓消費者“充分知情”,使海底撈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餐飲業(yè)傳奇到信任危機誰"阻止"了海底撈?
兩個月前還是顧客眼中“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擁有超五星式服務的海底撈,卻在一夜間“被臥底”,曝光出了讓其美譽度一落千丈的“勾兌”事件。
處于風口浪尖的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在微博中袒露心聲:“這半年,一會捧,一會揍,有點亂,有點難?!?
對同行而言,數(shù)年前海底撈已經是業(yè)內“學管理”、“學營銷”、“學服務”的標桿。“不少人感嘆,海底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服務’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家火鍋店的代名詞,它是一種現(xiàn)象?!辟Y深品牌管理專家陳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現(xiàn)在,海底撈遭遇了信任危機。那么,這其中到底是勾兌飲料和湯料行為本身的錯,還是“不能被人類阻止”般瘋狂營銷的錯海底撈的發(fā)展模式能不能復制,或者還需不需要復制……
在智詢投資公司總經理陳凱看來,輿論之所以沒有辦法接受海底撈的道歉,是因為“傳奇”已經給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上海財經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陳信康曾表示:“不論海底撈是否參與微博上早期流傳的服務口碑性的‘海底撈體’創(chuàng)作,但事情演變到夸張,甚至惡搞與諷刺的失控局面,到了與真實情況不符合的程度,海底撈的營銷部門就應該予以澄清,使得網(wǎng)絡渠道能有效傳播對公司有效的信息,否則當顧客接收到的產品和服務與期望不一致時,就會滿意度降低,影響到海底撈的聲譽?!?
對于眼下海底撈的遭遇,陳亮認為,“或許只能亡羊補牢,期待大眾有一顆理智辨別真?zhèn)蔚幕垩邸!?/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