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6月14日 地點:香江路 天氣:陰雨
這是一次毫無預期的偶遇。細雨時騎車出門,到香江路,雨點大了起來,看到路邊一個茶館,于是停車進去,避雨,也小坐一下。于是遇到了顏良期,他正在茶館里與幾個人泡茶聊天,聽他們的話題,與保險有關。
我是看著良期長大的,前幾年聽說他在做五金模具,賺多少錢不是很清楚,但有房有車。怎么,這會改做保險了?
“才做不到一年。”良期說。至于原來的生意,良期有些輕描淡寫。
“你可能更懂,現(xiàn)在是互聯(lián)網思維,跨界經營一點也不奇怪。”良期說。他深信,不管什么行業(yè),首先是自己有興趣,有興趣了,自然就能夠融入,其次,是人的本質必須是勤奮上進的、活躍的。
良期是這樣的人,于是,他選擇了做保險。入職才五個月,就晉升到業(yè)務主管,被選拔為講師來培養(yǎng),參加分公司企業(yè)風險管理師培訓,這次培訓,泉州地區(qū)僅20個名額,他是其中之一。
“顏總口才好,適合做保險行業(yè)。”在泡茶聊天時,一位男士說。經過介紹,才知道,在座的有兩個是顏良期的客戶,他正在給客戶介紹險種。
我不太關注保險行業(yè),我想知道的是,這位四十歲男人此前在“十字路口”時是如何做出選擇的?
“行行出狀元,當你知道這個行當還有發(fā)展空間的時候,你什么時候進入都不算遲,關鍵是心態(tài)要好,還要有勇于拼搏的信心和耐力。”良期說。
一位四十歲的男人,懷著拼搏的心態(tài)進入一個新的行業(yè)。我從良期的身上,看到了閩南人傳承不息的拼搏精神。(楊朝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