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12日,“瓷歸故里·薪火相傳”2025年臺灣學子永春非遺溯源研學營在福建永春舉行。14名臺灣青年以陶瓷為紐帶開啟尋根之旅,感受兩岸同源的文化血脈與濃濃的鄉(xiāng)愁情懷。
在永春縣閩臺陶瓷人才交流基地,日月潭的水與永春桃溪水交匯,阿里山的土與世界瓷源介福陶土融合?;剡€現(xiàn)場交付臺灣高雄市陶藝文創(chuàng)協(xié)會榮譽理事長陳志弘定制的永春青瓷款《年·龍行云起——步步高升》作品以及臺灣茶藝師張家鳳定制的永春陶瓷特色烏金瓷點茶碗。隨后,兩岸陶藝大師共同向臺灣青年傳授非遺陶瓷技藝,兩岸的水土在青年們手中逐漸交融成器,兩岸陶藝文化展現(xiàn)出奇妙共鳴。
“大家都知道阿里山、日月潭,我?guī)_灣的土和水到大陸,和在一起、混在一起,這就是陶瓷同宗、兩岸同源的意義。”臺灣高雄市陶藝文創(chuàng)協(xié)會榮譽理事長陳志弘表示。
“我們想通過追根溯源、返璞歸真的方式,促進更多融合與碰撞。通過研學營,把新的陶瓷技藝傳播到臺灣,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中國陶瓷的魅力文化。”永春縣閩臺陶瓷人才交流基地主理人林君偉表示。
陳志弘是此次研學營的帶隊團長。他38年前首次返回大陸,自2012年起幾乎每年都帶領臺灣團隊來大陸參訪,累計團員已超百人。他說,“這一次我?guī)?4名45歲以下的臺灣年輕人到永春參訪,年輕人眼光銳利、感覺敏感,他們在這里的所見所聞,回去后會傳遞給更多臺灣青年。”
以瓷為媒,臺灣青年的永春研學之旅,不僅是技藝交流,更是心靈相聚,讓兩岸同源的文化鄉(xiāng)愁在陶瓷的溫潤光澤中愈發(fā)濃厚。臺灣青年陳可馨表示,“第一次來這邊,覺得很漂亮,食物也好吃。有問題請教路人的時候,大家都會熱情回答,感覺很棒,而且大家大多講閩南話,基本都能聽懂。”
“我也是第一次來大陸,本來就計劃來體驗風俗民情,這里的人都非常熱情?;氐脚_灣后,我會分享在這里的經(jīng)歷,包括吃到的美食、遇到的友善的人。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陶器,這邊的文化館做得很好,有很多和臺灣不一樣的地方,值得來看看。”臺灣青年陳儷元一邊體驗陶瓷制作一邊說。
此次研學中,臺灣學子們還前往余光中文學館感受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在五里古街音樂會中與當?shù)孛癖姽渤l(xiāng)音,并深入永春陶瓷博物館追溯“世界瓷源”的歷史脈絡。豐富的行程讓他們對永春有了更直觀、深入的了解,觸摸到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溫度,活動主辦方還聘請了三名臺灣青年擔任中國鄉(xiāng)愁故里永春、世界瓷源永春代言人。
據(jù)悉,此次“瓷歸故里·薪火相傳”臺灣學子非遺溯源研學營,是永春縣閩臺陶瓷人才交流基地精心策劃的交流活動之一。永春縣閩臺陶瓷人才交流基地自2024年6月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動兩岸陶瓷藝術大師的交流與學習。通過文化碰撞與融合,基地催生出眾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陶瓷作品,并在各類評選中屢獲殊榮。此次活動,以文化為橋,基地希望讓臺灣青年在鄉(xiāng)愁故里的非遺印記中,深切感悟兩岸血脈相連的深層密碼,為閩臺文化交流再添一座堅實的新橋梁。
“下一步,我們計劃通過第一期陶瓷研學營的參與者,傳播鄉(xiāng)愁故里文化、陶瓷文化以及海絲文化故事,今后永春縣閩臺陶瓷人才交流基地也將陸續(xù)舉辦多種方式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密切閩臺交流與合作。”林君偉表示。(蘇榆軸 顏彩虹 劉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