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5月31日訊 名取自香料,技驚艷世人。
昨天中午,年僅8歲的永春女孩蒲奇楠帶著家傳技藝“蒙眼聞香”,和父親、爺爺一起亮相央視端午節(jié)特別節(jié)目《相聚中國節(jié)》,現(xiàn)場展示傳承了幾百年的聞香、制香技藝,贏得一片喝彩。
若從先祖泉州香料大王蒲壽庚那一世算起,蒲奇楠屬第19代傳人。奇楠之名,直接取自一種上乘香料名。而用香料給孩子取名,是蒲氏家族的世代傳統(tǒng)。
奇楠在節(jié)目中展示聞香技藝(視頻截圖)
一個大學(xué)問世家
節(jié)目中,主持人路一鳴用“大學(xué)問世家”來形容這個來自泉州永春的“蒲慶蘭香室”家族。為了考蒲奇楠,節(jié)目組準備了30個白色罐子,分別裝有30種不同香料。父親蒲海星說,原定的規(guī)則是直接讓女兒辨別不同罐子里的香料,開錄前一刻,節(jié)目組突然改了規(guī)則,香罐蓋子將被隨意“亂蓋”,奇楠需通過聞香,分辨出混雜過的蓋子和罐子原來的香料名。
肉豆蔻的蓋子,千里香的罐;桂皮的蓋子,安息香的罐……當聞過最后一個側(cè)柏葉的蓋子后,蒲奇楠跟主持人說,這個蓋子剛才蓋過陳皮,她不需要再聞罐子確認了。沒有父親和爺爺作陪的蒲奇楠一個人在舞臺上從容應(yīng)對,引得臺下觀眾一片喝彩。下臺后,父親第一句話便是“緊張嗎”,女兒回他“不緊張”。蒲海星這才發(fā)覺,被自己視為掌上明珠的女兒,遠比自己想象的鎮(zhèn)定從容許多。
今年8周歲半的蒲奇楠,5歲便開始正式聞香、識香,這是他們蒲家的傳統(tǒng)。蒲海星小名沉香,他5歲那年,還多了一道工序——尋水。當時,父親蒲良宮騎自行車載著他,到家附近的魁星巖山泉水池提水。“我們提著一桶水往回走,父親一邊走一邊跟我說,制香就得用這種可以喝的山泉活水……”蒲海星也是5歲開始聞香,大概10歲前要完成100多種香料的識別,之后再由父親傳授純手工的制香工藝。他和弟弟檀香都是這樣過來的。
蒲家的先祖是有名的海商巨富蒲壽庚,阿拉伯人后裔。蒲壽庚的海商貿(mào)易,在宋末元初時顯赫一時,曾壟斷海上香料近30年。大量香料在短時間內(nèi),從阿拉伯、印度諸國引入國門,貴族官吏變著法兒享受香料的味趣,應(yīng)用范圍非常廣。1646年,因戰(zhàn)亂避禍等原因,蒲氏后人從晉江東石遷居永春達埔漢口村,開始了“中國香都·永春達埔”的燦爛之旅。永春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林聯(lián)勇認為,沒有蒲壽庚,就沒有永春達埔的制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