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8月23日訊 農(nóng)忙前,山里的午后很安靜。在永春縣桃城鎮(zhèn)姜蓮村,88歲的嚴阿婆坐在門邊乘涼,和她作伴的是一棵550年的水松。奇特的是,長年雷劈風(fēng)吹,這棵樹被分為兩半,一條村道從中間穿過。
如今,種樹者的后人成了護林員
水松原是一棵樹,如今兩邊各自生長,南側(cè)樹高19.8米,胸徑164厘米;北側(cè)樹高21.1米,胸徑174厘米。一條鋪著鵝卵石的村路穿樹而過,村民們每天從這里出入耕作。
“這棵樹是當初建陳家祖厝時種下的。”陳友章是村里的護林員。他說,當初建祖厝時,布局是一只臥牛,手工作坊是牛頭,祠堂和主屋是牛身,種下這棵水松作為牛尾。
好好的一棵樹,怎么就成了兩半?陳友章88歲的母親說,大概在民國時期,風(fēng)雷大作,水松被雷電擊倒,劈成兩半。后來,村里修了村道,從樹樁中間穿過。慶幸的是,樹樁被村民保留下來。旁邊有條小水溝,終年水流不斷,使兩邊的殘樁都萌發(fā)新枝,迅速生長,新枝也有100多年了。
村民說,大概50年前,有一次老樹樹枝被風(fēng)吹倒,倒下的樹枝有十多米長,但后來老樹又煥發(fā)新芽,如今各自生長,綠意盎然。
2014年,永春縣政府進行古樹名木普查,這兩棵水松被列入掛牌保護范圍。2014年,兩棵樹入選了福建省樹王,分列第5名和第8名,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如今是姜蓮村美麗鄉(xiāng)村游的一大品牌。(海都記者 彭思思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