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5月5日訊 有著800多人口的永春大坪村,開了一個村民代表大會:要把用了近60年的村名“大坪村”,改回原來的大鵬村。
村子坐落在永春歷史名山大鵬山,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寺,有一座清朝國師墓,村子鄭氏一族的一世祖,能追溯到約300年前。1958年,嫌“大鵬”較復雜難寫,村民決定改為“大坪”。
去年12月4日,省政府發(fā)出公報,同意將永春縣大鵬山-魁星巖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很多人知道大鵬山,很少人了解這個小山村,外遷十多年,如今迎來一個極好的發(fā)展機遇,即將再次啟航。”到村里掛職的泉州市環(huán)保局副局長鄭天助,為大鵬村的未來多方奔走,“大鵬村”這個地名,將從海外華僑的書信中,回到村民的生活里。
山腰上的舊村莊住的人少了
云梯聚秀垂云寺
“在永春的州志、縣志當中,村里的垂云寺,又叫大鵬巖。”長期研究村史、族譜的鄭學寨,搬出一堆資料: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因四周多見云山霧罩,譽為“云梯聚秀”,故名“垂云寺”,后來隨永春縣衙搬至大鵬山下而更名大鵬巖;另一種傳說,因該山為大鵬神鳥棲息之所,故建大鵬巖。
村民更相信“神鳥傳說”。這座千年古剎的第58代住持,留下一座國師墓和一個皇家傳說:住持云游江浙一帶,偶遇還是皇子的雍正,跟他說了一句,“因何在外?當回家了”,趕回京城的雍正恰逢康熙帝臨終,最終登基為皇;雍正感懷住持,在他死后追封。
“小時候就聽村里老人說有一個國師墓,但從沒見過。”鄭學寨認為傳說并非妄語,2010年在垂云寺邊,挖出了現(xiàn)在完整展示的國師墓,當時他還看到里面有一塊墓志銘,記載著住持俗姓黎,坐化于康熙戊戌年(1718年)12月26日,“御賜國師靈塔”,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可惜因為不懂得保存,迅速風化了。
搬到新村后的村民生活
僑批執(zhí)念大鵬村
傳說的可信度還需考證,但族譜的記載,跟傳說高度契合。“我們村都姓鄭,一世祖是從桃城鎮(zhèn)桃東遷過來的,大約在1700年前后。”村支書鄭興華介紹,經(jīng)過300多年的繁衍,村子鄭氏一族已經(jīng)有海內(nèi)外子孫四千多人。
族譜記載,一世祖鄭惟詔60歲未娶,后經(jīng)一位老先生指點淘到了第一桶金,娶了18歲的馬姓姑娘。馬氏共生了兩男一女,第三代就有子孫遠渡重洋謀生,此后源源不斷有人外出。
“他們帶走的,還有大鵬村的記憶,這是沒法忘記的。”鄭興華告訴海都記者,1958年大家文化水平比較低,“鵬”字不好寫,就簡寫成“坪”。但是,外出謀生的族人尤其是海外華僑寄信回來,地址都明確寫著“大鵬村”,勾起村民的回憶,只是年輕人大多淡忘了。
大鵬展翅的寄望
“把村名改回去,早在2012年就商議了,直到2014年9月,才成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村主任鄭雙全記得,當時村民代表和黨員共40多人參加,大家都很激動:現(xiàn)在是新時代了,村子要像大鵬一樣,展翅高飛。
“除了大鵬山外,我們村還有百年的油杉王,加上垂云寺、國師靈塔、摩崖石刻等獨有的人文自然景觀,以后好好規(guī)劃發(fā)展,都是寶啊。”獲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鄭雙全有點激動,因為村子就在縣城邊,整個縣城美景一覽無遺。
當?shù)厝巳绱嗽诤?ldquo;大鵬”之名也是有原因的。清初,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寫道:“大鵬山縣城北。形如飛鵬垂翅,絕頂三峰,秀出云表。”“其旁重岡疊嶂,左為白馬懸鐘,右為云龍大羽,若鳥張翼下趨,平處結(jié)為縣治,實縣之主山也。”最高峰海拔近850米,與另外兩座海拔800米上下的山峰合稱“絕頂三峰”。
村子位于海拔400多米處,恰處大鵬山懷抱。為了讓大鵬山更高,古人還人工堆壘加高,相傳最隆重也是最后一次是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民間人士黃文炳等人捐資千余元,知州翁學本大力支持,還寫下《修筑永春大鵬山龍脈碑記》。
改名仍在走流程
1995年,在政府推出的“造福工程”組織下,村子集體遷到山下的新村。半山腰的大坪村,如今只住了幾十人。
村子改名一事,目前正在走程序。“一是更尊重歷史、文化、風俗,二是助推今后全村發(fā)展規(guī)劃,三是讓更多海外華僑返鄉(xiāng)時找得到鄉(xiāng)愁。”桃城鎮(zhèn)大坪工作隊隊長邱春麗說,村名改回去了,當然也可能會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已經(jīng)想好了便民措施,例如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變更,將由村、鎮(zhèn)出面集中辦理,并跟公安、民政、郵政等部門溝通。
前段時間,華僑大學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心創(chuàng)辦人黃建軍博士,專程到村里調(diào)研,他認為這里可以考慮重點發(fā)展“旅游+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有幾個重要的資源,千年古寺,能夠給予心靈的慰藉;成片森林,呼吸的空氣都是好的;毗鄰縣城,各種配套就在不遠處??粘鰜淼拿裾梢愿臑槊袼?,既可以短租,也可以長住。”他認為,村子改名是寄托了對未來美好的期望,只有發(fā)展跟上了,“大鵬村”才會成為一塊響當當?shù)牡孛信?。(海都記?徐錫思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