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說櫛風沐雨創(chuàng)業(yè)史的新舊居
從“神井甘泉”沿石階而上,是一條約3公里長的小路,這是全島唯一的一條公路。目前島內(nèi)沒有一輛機動車,也就是說,連電動車都沒有,居民出行主要靠步行。在這個無論走在哪里的村道都要留神避讓車輛的時代,竟能在此享受到行走的完全放松,那份悠然顯得如此珍貴。
島上海味鮮美
公路傍著西面的海岸線延伸,走幾步,就可以停下來望著波光粼粼、碧波如玉的海面,深吸幾口帶著咸香的空氣。從公路的幾個小岔口往島上的高處走,舉目眺望四周,島上佇立著一棟棟林立的閩南小洋樓,用高度和面積直接地表達著勤勞致富的島民毫不掩飾地驕傲。
他們確實有值得驕傲的資本,因為他們的先祖在清朝中葉來到這個海島時,最初無片瓦遮頭,只能棲宿在一些天然大石塊架成的“石洞”里。至今,島上的“仙洞”、“圣蛙石”等巨石,還留有先人生活過的痕跡。“圣蛙石”,當?shù)厝怂追Q“老嬸嬤厝”,是一塊形神皆非常像青蛙的巨石,島民的先祖?zhèn)冏畛醯綅u上來,逢寒冬、臺風、下雨等特殊天氣都會住到石頭底下,至今巨石下仍可見擱置生活用具的石臺等。
魚粥
雖然島上如今有很大一部分是新蓋的小洋樓,但是在島腹地,還留有多棟有一定年代的漁家舊宅,這些房子大多樓層低矮,采光不足,房間也很小,除了臥房,關(guān)圍牲畜、擱置農(nóng)具、儲藏海產(chǎn)品的房間更多,功能性更傾向于生產(chǎn)。這些外面已泛黃的石頭房,就靜靜地站在島上悠久的時光里,一天天看著日落日出、潮漲潮落,講述著島民們的過去和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