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費用、住宿費、購物費……旅游成節(jié)日消費大頭。(李蕓生 攝)
“十一黃金周,你花了多少錢?”昨日,在社區(qū)、微博和同城論壇上,“曬賬單”的網(wǎng)友不在少數(shù)?;槎Y禮金、旅游、購物……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慶長假成了市民消費的高峰期,也造就了一批“周光族”。專家提醒,節(jié)日期間市民應(yīng)學(xué)會適度消費和理性消費。
旅游成消費大頭
難得7天長假,在中心市區(qū)某媒體工作的李先生選擇了外出旅游度假,因為有親戚在香港,有地兒“駐扎”,他去了一趟香港。李先生告訴記者,雖然這次玩得非常高興,但開銷卻不少:來回交通費、購物等,花了近4000元。
旅游花費高,但不一定能玩得盡興?!斑@次出去旅游簡直就是看人潮?!彪m然已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10月4日才登鼓浪嶼的余先生仍然感嘆鼓浪嶼上人潮過于洶涌。他表示,由于假期前半段需要加班,所以就錯峰出行,沒想到人仍然非常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不少市民選擇了自駕游,一路走走停停,拍拍照片、發(fā)發(fā)微博,與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一路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