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31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王唯佳 文/圖)最近,有細心的市民發(fā)現,騎車經過泉州市區(qū)溫陵路涂門街口時,地上多出了好幾個用白線施劃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是用來干什么的呢?31日,閩南網記者從鯉城交警大隊獲悉,該路口已經啟用新通行模式,這些新施劃的區(qū)域是非機動車待行區(qū)。
據悉,這也是泉州市區(qū)首個設置“非機動車待行區(qū)”的試點路口。
待行區(qū)施劃完畢,有哪些變化?
溫陵路涂門街是泉州市區(qū)主要道路之一,一直以來車流和人流大都很大。
為了解決車輛和行人的問題,相關部門在路口建設了人行天橋,于2008年1月正式通行。天橋設立之初,橋下用護欄將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完全隔開,行人和非機動車只能通過人行天橋過馬路。最近幾年,電動車出行成了很多市民的首選,非機動車的保有量日益增長,這些車輛又不方便上天橋行駛,導致路面出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搶道的情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今天上午10點半,閩南網記者看到,溫陵路涂門街口的車流量不少。跟以往不同的是,該十字路口的每一個方向的進口,都施劃了非機動車待行區(qū),待行區(qū)的車道不等,比如涂門街一側和津淮街一側各設有3個車道,溫陵路方向的則多一些。這些新增的待行區(qū)域設在機動車道停止線前,每個方向都設有直行和左轉車道。
發(fā)生變化的,還有每個路口的信號燈。原先該路口的右轉車輛不受信號燈控制,如今增設了一個右轉和非機動車通行信號燈。路邊非機動車道的部分護欄正在拆除,將與非機動車待行區(qū)打通,入口處還設有進入非機動車待行區(qū)的led提示牌。
經過路口,要如何通行?
路口這些新變化,有的市民還沒有發(fā)現,開車的習慣還沒有改過來。上午11點左右,兩部行駛在右轉車道的小車,在前方右轉信號燈是紅色的時候直接右轉,被路口之前的民警攔了下來。經過民警提醒后,這些駕駛員才發(fā)現路口新增加了信號燈。“以前路口可以直接右轉,我都開習慣了。”開出租車的王師傅說,當時自己也沒注意看信號燈,以為還跟以前一樣,下次一定會注意。
市民楊先生騎電動車接孩子經過路口,得知增設了“非機動車待行區(qū)”后,他表示支持。楊先生說,自己家住在美食街附近,每天都要騎車接送孩子,特別是最近剛剛開學,以前這條路不好走,小車多、電動車也多,電動車經常都要跟小車“搶道”,其實挺危險的。
因為非機動車待行區(qū)就設在機動車道前,有的小車駕駛員也沒仔細看,直接把車停到了非機動車待行區(qū)內,占用了非機動車的待行區(qū)。針對這些車輛,民警都一一上前進行提醒,給他們分發(fā)了路口通行宣傳單。
新的通行模式,要怎么走呢?民警介紹,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的市民,當看到路口led提示牌顯示紅燈,且提示“非機動車禁止駛入待行區(qū)”時,應該在非機動車道內原地等候;當出現綠燈,且提示“非機動車駛入待行區(qū)”時,請從入口有序駛入待行區(qū)域,并隨后根據路口的非機動車信號燈指示進行通行。
“非機動車請按非機動車信號燈指示通行,駛入待行區(qū)要選擇相應的左轉或直行待行車道。”民警說,這一路口添加的非機動車信號燈控制,采取4個方向單邊順時針輪流放行的方法,且機動車燈較非機動車燈延遲啟動。非機動車通過路口后,要按照指示,從就近路口駛入非機動車道。目前,這一新通行模式正處于試點階段,后續(xù)還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yōu)化調整。
民警提醒,市民出行要自覺遵守交通信號燈指示,服從交通指揮,不闖紅燈、不橫穿馬路;按道行駛,不逆向行駛;佩戴好安全頭盔,不超員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