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1日訊 經過近四個月的征集、篩選,最終有10首歌曲從200首詞曲中勝出,入圍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jié)會歌。昨日,海都記者從亞藝節(jié)執(zhí)委會獲悉,經過評委的審慎評選,優(yōu)秀會歌創(chuàng)作獎空缺。
今年6月12日至8月12日期間,在全國范圍內為本屆亞藝節(jié)征集歌詞,共征集到206首為泉州量身定制的歌詞。8月15日遴選出30首重點歌詞征集作曲。
泉州師范學院副校長、泉州市音樂家協會主席王珊介紹,最終的評選在本月中旬進行,共持續(xù)了兩日。專家由福建省音樂家協會與泉州市音樂家協會各三人組成。分別是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唐曉燕,流行音樂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肖山,常務理事林榮元;泉州方面除了王珊外,還有泉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白志藝,副主席周斌。
王珊表示,為期兩天的評審,大家對作品逐一聽過、哼唱,完全是匿名評審,因此結果是公正的。評委們認為,亞藝節(jié)要突出各國文化交流,促進彼此團結向上,歌詞應站在整個亞洲的角度創(chuàng)作,而不應局限在泉州本身。作曲上則期待作品風格大氣、容易被傳唱,并且能觸動人心。
昨日,海都記者連線十首入圍作品中的兩位詞作者,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連線
《泉州之約》 一詞三曲
《泉州之約》作詞者毛翰,是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
毛教授說,他早年寫詩,后來研究歌詞創(chuàng)作,一直有“野心”要為泉州作一首傳唱廣泛的歌曲。報名亞藝節(jié)會歌征集后,他想了很久,終于在一日午睡初醒,突然有了靈感——“我在海之內,君在海之外”,之后水到渠成有了《泉州之約》。
8月重點歌詞公布,《泉州之約》排在第一位。毛教授約福建著名作曲家章紹同為其作曲。章老師作品多次獲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本來時間安排也很緊張,一度要拒絕,不過看完歌詞,章紹同于國慶節(jié)后主動和毛翰聯系,發(fā)來了他創(chuàng)作的曲子。
或許是重點歌詞中第一首的緣故,還有其他兩位曲作者后來也一并應征會歌。毛翰教授表示,可進入他的個人網絡主頁http://5sing.kugou.com/yc/2940237.html,點擊收聽他和章紹同共同創(chuàng)作的歌曲。
《亞洲聚泉州》
突出亞洲風
“亞細亞,亞細亞,太陽升起的地方。”歌詞作者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泉州市文廣新局社文非遺科謝萬智科長。他創(chuàng)作過許多歌詞,其中有2008年在泉州舉辦的第六屆全國農運會會歌《風浩蕩情飛揚》。
謝萬智說,歌詞創(chuàng)作時間不算長,但經過多次修改。為了突出亞洲風,他特別按地理位置,依次介紹了“南亞的梵劇、北亞的冰燈、西亞的濕拓畫、東亞的阿里郎、東南亞的銅鑼和千手舞、中亞的木卡姆和史詩彈唱”。
副歌部分通過詠唱“亞洲聚泉州”,著力渲染泉州與亞洲其他國家、地區(qū)人民,通過“海絲”紐帶形成的古今直至未來的文化聯系,強調本屆亞藝節(jié)“情系亞洲,逐夢海絲”的主旨。
作曲則邀請福建省歌舞劇院青年作曲家盧榮昱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