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70個成員的家族四代中,先后有15人教過書!在安溪縣金谷鎮(zhèn)金谷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一代代人傳承著教育薪火,培養(yǎng)了不少國家棟梁。近日,在第31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記者走訪了這個滿屋書香的家族。
族人在吳宗海故居前合影,其中有8人為教師。
第一代 義務辦私塾 招貧苦子弟
吳益祥今年65歲,已退休在家。1974年,他被金谷中心小學聘為民辦教師,1985年轉為公辦教師,終生執(zhí)教。
“我們家族的從教故事,首先得從我祖父吳宗海說起。”吳益祥說,他祖父出生于1892年,幼時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靠著干雜活、為私塾掃地和燒開水,才得以在私塾免費旁讀了幾年。他勤苦攻讀,直至上海師范函授畢業(yè),后來迫于生計,19歲時到緬甸謀生。在緬甸期間,他成立閱書報社,兼辦華文學校,組織華僑閱讀書報,宣傳革命思想,喚起僑胞覺醒和團結。
“祖父身居異域,心系故里。”吳益祥說,他祖父前后7次往返家鄉(xiāng)與南洋,在當時“教育興國、教育救國”理念的指引下,他在安溪老家開辦學堂,免費招收村中貧苦子弟入學讀書,積極傳授新文化知識,把救國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深受鄉(xiāng)親贊譽。
延續(xù) 四代15人 從幼兒園教到大學
在吳益祥家中,一塊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頒發(fā)的“教育世家”牌匾被擦得嶄新,懸掛在大堂正中的墻上。據(jù)了解,這是2004年,他的父親吳秀山作為申報人,兒子、孫輩三代6人總教齡達104年獲得的榮譽。
吳宗海的5個兒子中,有3個接過他手中的薪火,分別是長子瑞賢、三子秀山和四子秀明,其中秀明的妻子在??茖W校執(zhí)教過。后來,他們的兒子也走上教書育人的崗位,家族的第三代中又有7人接過長輩手中的教鞭。他們中有的從清華大學畢業(yè),有的從廈門大學畢業(yè),有的留學海外,如今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都有人執(zhí)教,分散在安溪、廈門甚至加拿大。
受一輩輩人的影響,教育世家的薪火在家族第四代又得到延續(xù)。第四代中,有3人在家鄉(xiāng)小學、廈門的中學教書。雖然他們在這個家族中教齡最短,但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信念一樣堅定。
從吳宗海興教救國開始,他們家四代15人矢志不渝,跨越三個世紀,傳承著教育薪火。吳益祥算了一下,全家族總教齡達340年。
影響 崇尚耕讀 家庭人才輩出
生活在這樣一種崇尚耕讀的家庭氛圍里,后輩不知不覺中都受到先輩精神、行為的影響。只有70名成員的四代人中,獲得大專以上學歷的就有30多人。其中,有2人獲得博士學位,7人獲得碩士學位,1人獲得研究員職稱;9人曾在國外著名大學留學,2人考上清華大學,1人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如今已有7人獲得高級工程師、會計師職稱。
吳秀水是吳益祥的叔叔,他是家族第一個清華學子,職稱最高、榮譽最佳,為高級工程師,曾獲國家“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記者 吳志明 羅劍生 通訊員 洪金示 實習生 林靖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