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4月29日訊(閩南網(wǎng)記者 李昌乾 通訊員 陳妍)藻井,遭遇強震時,為何“松動”卻不“散架”?永定土樓的環(huán)極樓,為何被稱為“抗震巨堡”?減隔震技術,怎么從物理角度看待……4月28日,漳州市第二屆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預賽在市地震局成功舉辦。為保證預賽的順利進行,本屆大賽預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首次采取專家“云評審、不見面”的方式進行,對參賽選手“線上比賽,當場打分”。參賽選手們同臺競技、各展身手,以生動有趣、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開展了一場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講解的比拼。最終,經(jīng)過激烈角逐,學生組和成人組各12名參賽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據(jù)悉,大賽由漳州市委宣傳部、市地震局、市應急局、市教育局、市科協(xié)、團市委、市婦聯(lián)、閩南師范大學、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等9個部門聯(lián)合主辦。
記者了解到,在預賽開始前,專家評委現(xiàn)場介紹了比賽規(guī)則,包括講解時間、講解要求、評分標準等。隨后,參賽選手上線,通過遠程視頻,簡單自我介紹后,依據(jù)事先定好的題目,開始講解。而后,評委打分,線上實時公布選手成績。據(jù)全國第五屆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大賽評委熊紅介紹,大賽經(jīng)過前期選拔賽后,共有43人進入預賽,其中學生組22人、成人組21人。熊紅告訴記者,預賽內(nèi)容豐富精彩,亮點多。其中,學生組方面,他們自己準備文稿、制作PPT,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們防震減災的知識,同時,學生們展現(xiàn)的自信、活潑、生動、不怯場以及出彩的表現(xiàn),讓其留下深刻印象。另據(jù)熊紅介紹,在成人組方面,題材廣泛,他們根據(jù)自主命題,配合圖文、動畫演示、短視頻等形式,從地震發(fā)生機理、地震常識、地震應急避險知識、地震預警與預報、災后心理重建等多方面向大賽評委作了科普講解。記者在現(xiàn)場了解到,有選手,依托專業(yè)知識,從物理角度解釋減隔震技術,并自制阻尼器模型線上演示;也有選手,以悅耳歌聲引出主題,隨之結合身邊建筑,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礁慈濟宮的藻井,講解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如何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而屹立不倒;還有選手,從世界文化遺產(chǎn)——福建土樓蘊含的抗震能力,講解背后科學道理……選手們精彩的講解,贏得評委們陣陣掌聲。
據(jù)悉,本屆大賽參賽對象為從事科普講解工作人員、播音主持人、地震工作者、教師、學生、志愿者,以及熱心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人員,設成人組和學生組,分選拔賽、預賽、決賽三個階段進行,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獲得者將被授予“漳州市防震減災科普大使”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