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西
狂野國度的人文關懷
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
來到巴西幾天,我一直試圖像奧地利作家茨威格那樣,發(fā)現(xiàn)一個玫瑰色巴西——于貧困中看見美好,于哀傷中看到富饒,在苦痛中望見快樂。而世界杯終于來到,這一切變得那么簡單。
巴西的形象在我腦中呈現(xiàn)兩極分化,這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擁有奢侈的陽光、藍天和礦產;在另一方面,這里略顯動蕩的社會圖景,擁有世界杯,卻不能將其做到完美的尷尬。
盡管桑巴王國在世人的眼里是狂放不羈的,但在巴西的社會文化里,依然有一種人文關懷值得我們效仿,那就是秩序、熱情與投入。
在巴西,不少重型貨車都在車輪外部安裝著防護桿,這可避免車輪甩出車外,引發(fā)交通事故。在來巴西之前,難以想象行駛在路上的巴西人會如此安靜。輔路讓主路,拐彎讓直行,得到絕大多數(shù)人的嚴格遵守,即便沒有交通信號燈,車輛也會在十字路口減速觀望。巴西沒有路怒族,即便你是新手突然熄火,或出現(xiàn)意外情況沒在綠燈時及時起步,身后的車也會耐心等待。
而在通過高速收費站時,巴西人讓我再次刮目相看,每一張發(fā)票背面都有一個走失兒童的照片、失聯(lián)地點和時間,以及家長和相關機構的聯(lián)系方式,這種細致和智慧自然體現(xiàn)了對人的關愛。
熱情是巴西人的標簽,在世界杯期間,我收到了很多“ola(你好)”的問候,巴西抗議罷工不斷,政府顯然沒有對世界杯做更多的宣傳,但普通巴西人主動流露的友好,確實是一種我們身邊稀少的東西。(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