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首都平壤,美甲店、咖啡店這類時髦事物先前還是“天方夜譚”,而近幾年,它們已經(jīng)悄無聲息地出現(xiàn)。
在朝鮮,西方消費方式是一大禁忌。不過,當?shù)鼐用裾f,隨著更多“中產(chǎn)階層”收入提升,他們對化妝品、智能手機、進口果汁和服裝的需求提升。
安燦日(音譯)現(xiàn)年63歲,曾長期在朝鮮居住。他說:“做生意賺了錢的人需要更多消費渠道,例如在汽車、按摩、彩票和寵物方面。”
崔成敏(音譯)先前在朝鮮經(jīng)營一家船舶服務(wù)公司,現(xiàn)在韓國居住。他說,朝鮮富裕人群去年興起喝咖啡的風(fēng)氣,“為了看起來更酷,有錢人和大學(xué)生等年輕人喜歡在咖啡廳與人見面”。
非政府組織“朝鮮交流”成員、德國咖啡師尼爾斯魏森澤說:“沒人一定得喝咖啡,沒人一定得把錢花在這上面,但人們確實這么做了。這是平壤正在發(fā)生的事情,這是一項改變。”
不只平壤,朝鮮消費的繁榮還延伸到其他城市,熙熙攘攘的市場或火車站多了不少賣咖啡的攤位,佩戴金銀珠寶也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朝鮮近2500萬人口中,約十分之一已經(jīng)用上手機。一些國有工廠還增加配給日用品的種類,增加一些非必需品,滿足民眾需求。韓國民族統(tǒng)一研究院說,朝鮮富裕人群越來越多,一些富人把錢用于為子女聘請私人英語教師,或者購買外國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