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遵義市一名參加完高考的高三男學生,前往老師家中搶劫,將老師的家人砍傷。這名學生被抓后稱,考得不理想,壓力太大,準備離家出走,擔心3萬元壓歲錢不夠用,就動手搶劫女老師(6月15日《貴陽晚報》)。
不會放松者,都容易做出極端行為。搶劫老師并砍傷老師家人,或許正是他心理壓力的一個釋放。
其實,我們應當拋開法律層面的考量,從心理的角度剖析考生范某的怪異行為。高考,對學生來說,一道難過的坎。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壓抑的備考氛圍,造就了考生如山的心理壓力。高考過后,學生把書本撕成碎片,讓碎紙片像雪花一樣從教學樓上飄下來;高考過后,學生們成群結隊地K歌、到酒吧喝酒;高考過后,不少學生外出旅游,或者瘋狂地騎車等等,這些行為,都是考生自我釋放心理壓力的具體體現(xiàn)。
然而,考生范某性格內(nèi)向、孤僻,也極少與家人和老師交流,再加上父母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商人,忙碌中沒有精力和時間疏導孩子,給孩子釋放壓力,才釀成悲劇。這樣看,給孩子釋放心理壓力,不僅要在高考前,而且還要在高考之后,因為一些孩子的壓力并沒有隨著高考的結束而結束??墒牵芏嗉议L恰恰忽視了這一點,認為考完了就萬事大吉,如果孩子自己也不會給自己釋放壓力,就是一件危險的事了。
但愿范某的遭遇能給更多的父母提個醒:高考過后的孩子,也需要關心關愛。如果孩子還存在壓力,就找個適當?shù)臅r間和方式,給高考后的孩子心理“泄洪”,或者給孩子來個心理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