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女子在深圳地鐵站電梯里大解”的視頻在網(wǎng)上廣泛流傳,畫面中一名女子就地大便,男伴在身旁守候,事后兩人留下一攤穢物離開。深圳地鐵三號線公司證實視頻屬實。很多網(wǎng)友對此行為表示譴責。(5月5日中國青年網(wǎng))
女子及其守候男伴當責:一是視頻中的女子在笑,沒有窘迫和難堪,沒有心理煎熬和折磨,從容坦然,不以為羞,有的是無人之境的松弛;二是事后沒有進行必要的清理。不用說人,就是寵物的便溺也必須清理。三是守候男子自始至終沒有任何異議,沒有恥感的撕扯與糾結。特殊情形下,腸胃確有突發(fā)的不可控,但從“方便姐”的從容看,這一概率幾乎沒有。這應當就是一例不雅甚至無良的丑行,糟踐的就是公共精神。
然而,面對地鐵“方便姐”,眾多網(wǎng)友卻并未一味責怪,原因在于,深圳地鐵三號線高架段的16個車站,一律沒有設置洗手間。于是,在人性化設施的巨大缺失面前,“方便姐”竟至于獲得不少寬恕。而在為“方便姐”找借口后,不少網(wǎng)友更是將令人惡心的行為棄之一側,將矛頭對準了公共設施的缺失,不該傾斜的輿論天平就此傾斜。
地鐵公司高姓負責人稱,公司已陸續(xù)與地鐵站旁的商場物業(yè)協(xié)商,通過為商戶開通出口,商家允許乘客使用廁所。乘客遇到緊急狀況,也可聯(lián)系車站工作人員,會盡量提供指引等。這一無奈之舉煩擾太大:去商場一個來回,耗時定然大增;進了商場要“找”,聯(lián)系車站工作人員提供指引,又多一“找”。這么一來,誤了車次不說,“內(nèi)急”加劇的尷尬不難想像。
與默許工地旁、圍墻邊、樹叢地帶的便溺行為相比,公眾對于公共空間隨地便溺的容忍度,近來有上升趨勢。原因簡單:公共設施內(nèi),龐大的建筑空間,竟至于時常侵占“私人化”和“秘密化”空間,甚至將其從公共領域排擠出去。公共空間有太多的“大手筆”過于“粗獷”,對人性化的“小節(jié)”過于忽略不計。深圳地鐵三號線高架段的16個車站,一律沒有洗手間,聽來匪夷所思,這么大的設計漏洞,真不知道當時是怎樣過關的。
自今年3月1日起,《深圳經(jīng)濟特區(qū)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施行。其中,對“隨地吐痰、便溺”等十種不文明行為予以規(guī)定,并依法按最高額度進行處罰。此前,深圳曾進行了3輪民意調(diào)查,舉行了4輪論證會。不禁要問,這個“民意調(diào)查”與“聽證會”,是否確以真實的輿情生態(tài)為前提?對公共設施硬件及管理的考量是否全面細致?如此大范圍的文明布控,是否慮及哪一些區(qū)域實難避免窘境的出現(xiàn)?應當出臺什么預防及補救措施?以處罰隨地“便溺”為例,處罰的前提為便溺者視近在眼前的衛(wèi)生間為無物,而內(nèi)急了半天楞是找不到衛(wèi)生間的就地解決,怎么罰?罰款能讓人心服口服?(文/竇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