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卡的信息和密碼哪來的?克隆卡究竟又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昨日,記者從思明區(qū)法院了解到,冒用他人信用卡的“盜刷者”王某近日獲刑。
王某一個人,就克隆了32張銀行信用卡。王某落網后,主動交代了克隆卡的制作內幕。他還說,偽造卡所用的銀行客戶信息,都是從網上買來的。
刷偽造的卡花別人的錢
“刷自己的卡,花別人的錢!”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王某手持32張信用卡,冒用他人身份,不停地消費、取現、套現。
有時,他持卡在旅行網上購買旅游產品,有時又跑到POS機消費,有時又換一個地方取現,采用這些作案手法,他一共盜刷了7萬多元。
這些卡,是怎么制作出來的?對此,王某交代,他是使用讀卡器、制卡器、電腦及磁卡數據采集程序、磁條讀寫程序,對咖啡店的會員卡、酒店門禁卡、其他信用卡等多種磁條介質進行加工,將自己或他人的信用卡信息資料寫入上述磁條介質中。他以這樣的方式,先后偽造信用卡多達32張,其中利用咖啡店會員卡偽造信用卡9張,利用門禁卡偽造信用卡8張,利用其他磁條介質偽造信用卡15張。
據了解,目前各家銀行普遍采用磁條卡,防偽效果不如芯片卡那么強。王某這類盜刷者正是利用了這一漏洞,進行克隆卡,從而盜刷成功。
克隆卡信息網上買來的
但是,克隆卡需要信息,要有儲戶的賬號和密碼才行,這些信息,又是從哪些渠道流向盜刷者的?此前,外地媒體曾曝光,有銀行員工私下違法兜售客戶個人信息。而王某也說,他制造偽卡的信息,就是從網上購買的。
王某交代,他用QQ加入了一個“POS交流群”,群主的網名為“千山鳥飛絕”,該群主在群里發(fā)廣告稱 “有信用卡信息可賣”,但是,要求先預付定金2000元。
看到這些廣告,王某就給對方的銀行賬戶匯了錢。匯錢后,他才得知,對方姓范。后來,兜售儲戶信息的范某收到錢后,通過QQ,向王某發(fā)送了一些過期的信用卡信息。
王某落網后,范某也隨即被警方抓獲。據范某說,這些銀行客戶信息,是他“從網絡上搜索來的”。
相關新聞
思明區(qū)兩月七起盜刷
昨天,記者從思明區(qū)法院獲悉,僅思明一個區(qū),最近兩個月就受理了7起類似案件,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多。法官呼吁,有關部門應該更加關注儲戶的存款安全。
2011年11月15日晚上,廈門儲戶莊先生的銀行卡還在身上,卡里的8.7萬元卻沒了;2011年11月4日上午,廈門市民史女士向警方報案,稱其銀行卡還在身上,卻“被取款”15200元;2011年9月24日10點15分,儲戶俞小姐遭遇了同樣的事,卡沒丟,卻在千里之外被人取走上萬元錢;2011年3月16日,儲戶馬先生的卡,在深圳莫名“被消費”5萬多元……
這些案件中,儲戶的損失金額都比較大,銀行卡往往在十幾分鐘內連續(xù)發(fā)生多筆跨行交易,近八成儲戶損失的金額超過5萬元。
法官建議
拿什么保障存款安全?
最近,廈門發(fā)生了多起銀行卡被盜刷的案件。針對如何保障儲戶存款安全,法官建議,首先,商業(yè)銀行應盡快普及更安全的芯片卡。據了解,目前各家銀行普遍采用磁條卡,防偽效果明顯不如芯片卡。
其次,法官還建議,銀聯(lián)對ATM設備進行識別偽卡的系統(tǒng)升級,以便從根源上杜絕磁卡在安全機制上存在的先天缺陷,保證儲戶用卡安全。
另外,銀行和公安部門也應加大對無人值守金融設備的監(jiān)控和巡查力度,避免犯罪分子在銀行自助設備上做手腳。
另外,如果在銀行ATM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加上“防盜卡模塊”,可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在插卡口處加裝盜卡器以盜取用戶信息,保障儲戶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