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河的親人們在殯儀館送別
海都閩南網訊2012年2月26日10時30分,德化縣殯儀館。各界人士靜靜地佇立在遺體告別堂外,任悲傷的淚水零落。這里送的,是中國瓷雕大師蘇清河先生。
“他一定是帶著遺憾走的?!比巳豪?,徒弟鄭雄偉始終接受不了師傅去世的事實。他清楚地記得,那天見面時,師傅的精神狀態(tài)還很好,病發(fā)幾小時前,還拽著他參觀古瓷藏品;而就在離世前一天下午,師傅還在工作室里一遍遍地修改著作品。
如今,半成的作品猶在,誰還能再將它續(xù)延?一眾徒弟,陡然失了方向。
蘇清河這一走,德化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再度出現(xiàn)空缺(此前一位是許興泰,1997年獲此殊榮,2006年5月病逝)。他遺留下來的作品迅速被搶購,價格甚至翻至數(shù)倍,一度以十萬元的倍數(shù)增值。業(yè)界人士預測,拋開炒作因素不談,十年內估計難以再出現(xiàn)這一級別的陶瓷宗師。
徒弟眼中的良師
“反復琢磨,才能出好作品?!边@是蘇清河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
2012年2月23日晚11時30分,蘇清河走了。從病發(fā)到離世,短短幾小時,他走得很突然,留給后人的,則是一生一世的漫長思念。
教學幾十載,蘇清河培養(yǎng)出600多名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在徒弟們眼里,蘇師傅是位慈祥長者,學生去找他,無不熱情接待,拉著他們泡茶聊天,談創(chuàng)作,談技術?!胺磸妥聊?,才能出好作品。”這是蘇清河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
黃素婉,從師10年,只要憶起蘇師傅嚴教慈待的樣子,就眼眶泛紅,語帶哽咽,說老師走了,沒有人再教他們了。
創(chuàng)作之外,蘇清河在為人處世上對學生們影響更深,助學扶危、捐建名勝,他經常帶著學生們做這些公益活動?!爸灰欣щy,學生找上門,老師從不拒絕?!编嵭蹅フf,師傅個人的收入并沒多高,但在公益上,從無二話。
同行眼中的行者
“這是一種博愛和淡定的狀態(tài)。”蘇獻忠這么評價師伯的作品。
千錘萬鑿出深山,或許是對蘇清河人生一個很好的注解。他祖輩世代業(yè)瓷,少年多舛,為謀生計,放棄學業(yè),進入德化瓷廠雕塑組工作,師從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當時德化瓷廠雕塑組組長兼工藝師蘇勤明。
“要強,勤奮。”年少時期便與蘇清河相熟的林建全說,別人的休息時間,蘇清河全用在對瓷塑的琢磨上。這種求進好學的性格,也是蘇清河成功的原因之一;上世紀六十年代動蕩,瓷塑車間停產,已學得精湛技藝的蘇清河被迫輾轉建陽、永春、古田等地??删驮谶@顛簸中,蘇清河仍堅持對當?shù)啬嗨苣镜穹鹣褡錾钊胙芯?,大量閱讀陶瓷書籍,打磨自己的手藝。
逆境孕育了蘇清河堅韌的性格,宗教創(chuàng)作則讓他尋到了內心的平靜。傳統(tǒng)佛像,一直是蘇清河的主要創(chuàng)作形態(tài)。細察他的佛像作品,或雙目閉合神態(tài)安詳,或咧嘴微笑神情歡樂,令人放松。
“這是一種博愛和淡定的狀態(tài)。”蘇獻忠這么評價師伯的作品,作品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審美情趣和人生價值觀,將宗教融入到德化陶瓷傳統(tǒng)中,也正是對他品德的體現(xiàn)。
晚年的蘇清河,除每年仍會應邀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外,精力大部分放在古瓷的收藏上。2007年,德化陶瓷博物館剛成立,蘇清河曾將價值幾百萬的明代瓷塑家何朝宗作品《祥云觀音》捐獻出來。
這兩天,蘇清河新購的古瓷已運到了香港,但他,卻再也沒有機會看一看了。
業(yè)界眼中的大師
“有句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德化陶瓷藝術領域要找出能媲美許興泰、蘇清河的,十年不知道夠不夠?!币晃徊辉妇呙臋嗤耸扛锌卣f。
一直以來,在泉州的德化陶瓷、惠安石雕、安溪藤鐵等行業(yè),各種“大師”并不少見,但真正受到高度認可的當數(sh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一稱號,每一次評選都涉及多個國家部委的認可,表彰大會更有國家領導出席。“很不容易啊,德化陶瓷有千年的積淀,新中國成立以來能夠獲此殊榮的也僅有兩人,就是許興泰和蘇清河?!遍L期關注陶瓷行業(yè)發(fā)展的德化縣副處級調研員黃發(fā)建告訴記者,許興泰1997年獲此殊榮,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了表彰大會;此后一直到2006年12月才評出了第五屆,蘇清河當選,并成為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陶瓷類)。
“有句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德化陶瓷藝術領域要找出能媲美許興泰、蘇清河的,十年不知道夠不夠?!币晃徊辉妇呙臋嗤耸扛锌卣f,眼下坊間認可度較高的一些陶瓷美術師,大多還年輕了一點,一時未必可及兩位已故大師的水平;另一方面,德化陶瓷是從民窯起家的,沒有長期的田野實踐和研究,難以做出獨有的特色。
在2009年接受記者采訪時,蘇清河對瓷壇后輩忠告道,“不學習,是無法取得進步的”,這種學習就是非常有針對性地深入到民間去。蘇清河曾告訴記者,年輕時,他在永安、建陽、古田等地雕塑泥菩薩,揣摩當?shù)孛麆x古寺里的泥塑木雕風格技法,這為以后他的創(chuàng)作增添了不少出彩之處,“花了50多年的時間,我依然感覺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P>
藝術圈里的珍品
“現(xiàn)在哪些人手上有(蘇清河創(chuàng)作的)瓷,大家都知道,但基本上買不到,坐等升值。”
24日下午,記者致電泉州市區(qū)一家藝術品交易場所,了解蘇清河作品的出售情況,一位工作人員在確認了蘇清河去世的消息之后,連呼“難怪”:公司里展售的蘇清河作品,全部被搶購空了,單件從幾萬到幾十萬,一件都沒剩下!
這一幕發(fā)生時,距離蘇清河去世僅十二小時。買家多為知情人士或從網上看過微博、論壇消息而來。德化一家陶瓷公司,前年曾從蘇清河手上買回三件小型瓷雕,其中一尊最小的購買價為2萬元。24日下午,一位買家直接上門,出價14萬元當場買下,等又籌到第二筆錢來,欲購另兩件瓷雕時,老板已經打聽到蘇清河去世的消息,將東西藏起來不賣了,“現(xiàn)在哪些人手上有(蘇清河創(chuàng)作的)瓷,大家都知道,但基本上買不到,坐等升值?!?/P>
這情形,讓許多德化陶瓷工藝師心中五味雜陳?!笆袌錾系拇善?,很多標價達幾千、幾萬的,往往虛高,成交時甚至把最后一個‘0’去掉還可以再講價。和真正的大師之作,根本不在同一層次。大家都應該反思一下,這幾年市場上德化陶瓷存在嚴重的有價無市,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在陶瓷創(chuàng)作上小有成就的青壯派代表之一蘇先生告訴記者,他看到蘇清河的遺作被搶購,很受觸動,瓷界后輩應該從中認識到,藝術的價值,遠非炒作能比。(本網記者徐錫思 鄭慧雅 呂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