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1、中國霧霾引全球議論。
今年1月中上旬,北京城連續(xù)多日霧霾籠罩,之后全年中東部諸多大中城市集體淪為霧霾“重災區(qū)”,中國大氣污染成為全球性議題,韓日等鄰國甚至抱怨“遭中國霧霾入侵”。統(tǒng)計顯示,2013年霧霾波及25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chuàng)52年來之最。
本報社評:大霧霾又一次把中國推到鏡子前。中國高速發(fā)展使我們享受了大量好處,但它造成的問題積累也越來越嚴重。環(huán)保的重要性應在中國下一步戰(zhàn)略考量中前置到最突出位置,其他考量應向它讓步。
2、日本急劇“右轉”惡化與周邊鄰國關系
年初,安倍晉三在眾院宣稱將著手修改憲法。4月,日本168名國會議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12月,日執(zhí)政黨在國會強推《特定秘密保護法案》。不久,日本內閣會議敲定2014年度預算案,軍費開支增至近5萬億日元,其中建立“奪島部隊”的預算尤其醒目。12月26日,安倍在上任一周年的日子公然“拜鬼”。在釣魚島問題上,從年初派戰(zhàn)機同中國飛機對峙,到年末挑釁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日本急劇“右轉”下,中日關系陷入41年來最低點。
本報社評:日本極端右翼分子不多,但右傾化卻是全國性的。不能不說,中日關系這一年的最大變量是安倍上臺執(zhí)政。他是對抗中國崛起的公開鼓吹者。我們需要做很壞的準備,確保在兩國一旦發(fā)生軍事沖突時,給這個歷史的宿敵一記難忘的教訓。
3、朝鮮局勢牽動東北亞穩(wěn)定
2月12日,朝鮮宣布在北部地下核試驗場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12月9日,朝中社宣布“二號人物”張成澤被解職;13日,朝中社發(fā)布消息:張成澤因“從事顛覆國家陰謀活動”等罪名于12月12日被判處死刑,當天執(zhí)行。
本報社評:核武器給朝鮮帶不來實際好處,朝鮮國際地位的最終改善必須與它放棄核活動掛鉤,半島無核化這個“掌心”應是它無論怎么折騰到頭來也跳不出去的。中國社會真誠希望朝鮮穩(wěn)定,但在交往過程中,我們切不可慣朝鮮的一些毛病。我們一定要讓朝鮮明白,它要更多適應中國,而不是反過來,我們無法事無巨細地照顧它的情緒。
4、中國完成權力交接,三中全會勾畫改革藍圖
3月14日,在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上,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國家軍委主席,中國完成“十年一次的權力交接”。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在加州會晤。一年來,中國領導人出訪足跡遍及亞非拉及歐洲、北美。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本報社評:這是一次強有力的換屆,它對中國應對內外復雜局面形成準確的契合,成為國家前進的可信保障。這個世界仍很大程度上是大國競爭的世界,而大國興衰主要取決于它們的改革能力。如果三中全會的《決定》全面落實,中國的綜合實力有可能在10年內達到與美國的同一層級,這將導致全球力量分布格局的歷史性改變。
5、印度淪為“強奸之國”
去年底發(fā)生的“黑公交輪奸案”令印度形象大損,并引起示威浪潮。作為回應,3月21日,印度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加重對性犯罪的量刑。9月,“黑公交輪奸案”4名罪犯被判死刑。盡管如此,2013年印度強奸案仍層出不窮,僅上半年,就被爆出4名外國女性在印遭強奸或輪奸。
專家(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印度問題專家趙干城)評論:強奸案折射印度女人卑微角色。印度宗教和傳統(tǒng)中一些丑陋的東西依然在現代印度社會中頑固地存在。印度政府其實也做了一些努力以提高婦女地位,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近期發(fā)生的案件可以喚醒人們的改變意識,但是并不能一下子改變。
6、斯諾登持續(xù)揭秘“棱鏡門”
6月上旬,美國中情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將美國安局監(jiān)聽項目的秘密文檔披露給媒體,重創(chuàng)美國形象。隨后半年,該事件不斷發(fā)酵,斯諾登本人赴俄避難,西方媒體援引他提供的材料不斷爆料美國竊聽各國(包括美國盟國)領導人,接連掀起外交風波。
專家(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評論:世界不能接受美國駐外機構為美國在他國實施違反他國法律的行為藏污納垢。國際社會必須團結起來,阻止美國政府罔顧他國正當權益的侵犯行為?!堵摵蠂鴳椪隆繁仨氂衅湎嚓P的下位法來確認并保障國際社會各成員的信息主權,美國法外監(jiān)視的霸權主義應該得到制止。
7、敘利亞內戰(zhàn)不停歇,化武問題引美俄角力
始于2011年的敘利亞內戰(zhàn)仍未平息。8月21日,有報道稱大馬士革郊區(qū)發(fā)生毒氣襲擊事件,隨后西方國家威脅軍事干預,美國動武好似“箭在弦上”。9月9日,俄羅斯提議將敘化學武器置于國際監(jiān)督下逐步銷毀。9月14日,美俄就敘化武問題達成協(xié)議。敘局勢戲劇性轉圜。這場角力被視作普京的勝利,也被認為是他力壓奧巴馬登頂今年《福布斯》權力榜的原因之一。
本報社評:美國準備轟炸敘利亞的隨意態(tài)度就像是要敲開一個核桃,但迄今為止美國考量對小國的軍事打擊比冷戰(zhàn)剛結束時還是有了更多猶豫,外界需要把華盛頓不斷往知難而退的位置上推。在敘利亞化武危機中,俄再次回到與美國戰(zhàn)略對弈的位置,莫斯科的老到外交使俄發(fā)揮了超過其國力的影響力。
8、世界矚目中國鐵腕反腐
8月22日-26日,原重慶市委書記、政治局委員薄熙來涉嫌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案,在濟南公開開庭審理。9月22日,薄熙來被判處無期徒刑。除薄案外,能源局、中石油、國資委等機構先后有高官落馬,年底四川省政協(xié)主席李崇禧被調查,使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官員達到18名。12月28日,官方通報湖南518名市人大代表、56名省人大代表特大賄選案。
本報社評:未來回頭看,2013年或許會被總結為中國反腐敗的一個拐點,今年中央“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決心得到充分印證,而且打掉的“老虎”大大高于人們之前的預期。反腐敗“動真格”已經不容懷疑。
9、曼德拉去世
12月5日,南非前總統(tǒng)、反種族隔離英雄曼德拉去世,享年95歲。12月10日,南非為曼德拉舉行國葬,上百名世界政要前來送別這位世紀偉人。
本報社評:曼德拉形象遠遠超越了“自由斗士”。他一生追求自由和平等,成為在世界上最終埋葬種族隔離制度的象征。他又是一位政治和解的倡導者,他的身上凝聚了許多對人類政治有現實意義的符號。曼德拉的意義之一是東西方都認同他,這樣的共識對充滿紛爭的當代世界至為寶貴。大國之間能否跳出分歧,營造更多的曼德拉式共識點呢?
10、嫦娥“落月”,人類探測器37年后再度登上月球
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預選著陸區(qū)域成功著陸。次日,“玉兔”號月球車與嫦娥三號著陸器實現互拍。這是人類探測器時隔近40年后首次在月球上活動,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今年6月,中國“太空站”項目也有大進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并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交會對接。
本報社評:中國近年的航天成就相當耀眼,但它不是中國科學進步的一支孤軍。中國的月球探索也不是為了同誰競爭而設計的,包括我們的太空站建設等等,都在嚴格執(zhí)行中國自己的計劃和節(jié)奏。但外界可不都這么想,中國的月球項目會給一些國家?guī)砭o迫感甚至壓力,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崛起本身就充滿了競爭性。如今的中國,已經很容易被搜集到“野心勃勃”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