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干部強行要求群眾鞠躬致歉,并伴有不當言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并引發(fā)網民關注。對此重慶巫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要求紀委等相關部門對視頻內容進行核查。經查,視頻中干部系大昌鎮(zhèn)鎮(zhèn)長陳勇,群眾系該鎮(zhèn)樟樹村村民李澤龍。(12月10日央廣網)
據當地宣傳部門解釋,樟樹村村民李澤龍的母親今年87歲,其妻子屬于二級精神殘疾,享受每月392元的低保補貼,鎮(zhèn)里根據其家里實際情況,還給了3.9萬元危房改造補貼。李澤龍實際享受的是國家扶貧政策,但是在縣里扶貧工作組回訪時,他卻反映自己并沒有享受到這一權利。
不難理解,正是因為在縣里扶貧工作組回訪時,李澤龍沒有說“實話”,所以才惹惱了這位鎮(zhèn)長。實際上,這樣的事件本就可以避免。比如,即便涉事農戶沒有說實話,只要鎮(zhèn)政府及時向縣扶貧組將情況說明,未嘗不是解決的辦法。
再者,退一萬步講,貧困戶就是故意說謊,也有相應的扶貧資金到賬手續(xù),這也能夠證明扶貧工作確實到位。畢竟,扶貧資金監(jiān)管如此嚴密的當下,有誰還能夠撒謊?總而言之,千不該萬不該用“強按頭道歉”的方式,不顧群眾的尊嚴來解決問題。
可以說,每個貧困戶的家庭狀況都不同,扶貧的“精準”要求,就是要根據每戶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李澤龍在縣扶貧組回訪時,沒有說“實話”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這些均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在處理涉事干部的同時,還應深入了解真實情況,以正視聽。
同樣,這也給扶貧檢查考評提了醒。比如,群眾沒有說實話,這位鎮(zhèn)長為什么會如此火冒三丈。身為一個鎮(zhèn)長不可能不知道“強按頭讓人道歉”的后果。所以,在考評機制上,也需要反思改進。不能因為檢查考核機制不科學,而“誤傷”了真打實干的基層干部,更不能“放過”了弄虛作假的應付式扶貧干部。
總之,扶貧是大事情,一則事關著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二則扶貧的進展,也反映著各級干部的政績;三則尤其是在實現脫貧有時間限制的要求下,更需要精準扶貧馬不停蹄。最重要的是,應該確保每一個貧困人口“有尊嚴”地脫貧,“有尊嚴”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