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安徽商報消息 最近,家住肥西上派的謝先生可算是走了大運了。7月16日下午他和老伴跟著工程隊在合肥市蒙城北路移植樹木時,意外挖到一個軟軟白白的肉狀物。起先,謝先生還不知道是什么,直到兒子趕來才發(fā)現(xiàn)疑是民間盛傳的稀罕寶貝——太歲。經(jīng)安徽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王德群鑒定,謝先生挖到的東西的確是太歲,不過對于民間傳言的太歲的藥用價值,王教授持謹慎懷疑態(tài)度,認為要是買賣的話恐怕也是有價無市。
養(yǎng)在水盆里的太歲
挖樹時挖到寶貝 不識貨又給扔了
謝先生和老伴跟著一個綠化公司老板干活,7月15日下午,公司派員到蒙城北路老電廠后面的小樹林里移植樹木,謝先生和老伴也一起前往干活。在挖一棵樹木時,謝先生一鍬下去,突然感覺軟軟的,接連下去幾鍬都是這樣。謝先生好奇起來,就蹲下身子用手在樹根底下刨,沒刨多久就挖出來一個“肉坨坨”,“外面帶一點黃色,外面還有點點斑點,被鍬挖破的地方,里面的肉露出來,雪白雪白的??床坏筋^尾,動也不動,但你把手伸到破的口子里,又能感覺到里面的肉在微微動。”謝先生也不知道這是什么,既不像植物,也不像動物,而且看起來還有些惡心,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將“肉坨坨”甩一邊后,就和老伴接著干活了。
16日上午,謝先生在家里無意間和兒子謝偉聊起此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謝偉從網(wǎng)上看過太歲的新聞,知道它可能是太歲,就趕緊驅(qū)車趕到父母頭天干活的地方。還好,那個“肉坨坨”還在原地,謝先生像捧著寶貝疙瘩一樣,把它捧回了家。
放水里6天不腐 想找專家鑒定
回到家后,謝偉就按照網(wǎng)上的方法,找來一個大盆,在里面放上水,就把這“肉坨坨”放里面養(yǎng)了起來,“我還給它稱了重,重有22斤。”謝偉告訴記者,這個東西觸感非常軟,“外皮呈淡棕色,內(nèi)部呈雪白色,比外皮更嫩,布滿像牛肉一樣的肉絲紋理。肉質(zhì)較實,無法扯動,如果順著其肉質(zhì)的生長紋理方向,能撕下一條條類似菌絲的組織結(jié)構(gòu)。”謝偉將眼前的這東西和網(wǎng)上的太歲圖片做比較,又找來各種各樣關(guān)于太歲的資料,仔細比對,“越比對越覺得這就是太歲,幾乎可以確定了。而且是太歲中最名貴的白太歲。”
不過稍微遺憾的是,由于之前挖樹時不慎用鐵鍬挖了這東西幾下,原本成整體的這東西,現(xiàn)在被挖成了幾個塊子,不再完整。
謝偉家挖到寶貝的事很快在街坊親戚之間傳開了,很多人都來看,也對這盆里的稀罕物嘖嘖稱奇。據(jù)謝偉介紹,自從7月16日將這寶貝弄回來,就一直養(yǎng)在水里,“要是一般的東西,比如說肉的話,早就腐爛,或者至少說變色了。但這個東西一直是那樣的,一點沒變。”雖然內(nèi)心確信挖到的就是太歲,但謝偉知道還得找個專家來鑒定下,才能最終下定論。
專家:是太歲 但藥用價值還存在爭議性
記者將謝偉拍攝的圖片、視頻,轉(zhuǎn)交給安徽中醫(yī)藥大學教授王德群鑒定,經(jīng)他仔細分辨,“基本確定這個東西的確是太歲。”據(jù)他介紹,“太歲又稱肉靈芝,既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也不是菌類,是一種大型粘菌復合體,算是自然界中第四類生物。”
不過對于網(wǎng)上盛傳太歲就是秦始皇畢生尋找的長生不老藥,能延年益壽,王教授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他介紹道,太歲一直在民間流傳、食用,非歷史上的常用中藥,因為太罕見,無法常規(guī)入藥。“因此關(guān)于其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學界始終有爭議。”王教授稱,雖然在許多典籍中都記載“肉靈芝”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但實際上真菌類品種十分復雜,即使真的是太歲,自身可能會附著各種有害生物或有毒物質(zhì),在沒有弄清楚太歲的物質(zhì)組成前,并不建議大家輕易服用。對于挖到太歲的人,如果想賣的話,也很有可能陷入有價無市的尷尬。
知道自家挖到的寶貝的確是太歲后,謝偉高興壞了,正張羅著尋找買家來接盤。“畢竟我們自己身體好得很,也不需要這么名貴的東西。”謝偉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