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省道201線寧海新橋順利合龍,同年11月,該橋荔城段臨時引橋工程開工建設,按照工期規(guī)劃,引橋項目應在今年6月竣工通車。不過,海都記者昨日探訪發(fā)現(xiàn),引橋連雛形都未呈現(xiàn),幾乎處于停工狀態(tài)。
莆田交通部門表示,因有關征遷補償問題未談攏,引橋工程暫時停工,不知道何時能通車。
寧海新橋靠近黃石一側(cè)的引橋建設緩慢
古橋破損嚴重 為全國重點文物
寧海古橋有著近700年歷史,位于距莆田市區(qū)約15公里的木蘭溪入海處,“寧海初日”是莆田傳統(tǒng)二十四景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寧海古橋還是往返涵江荔城的一條重要通道。
因為長久失修,這座橋早已不堪重負,橋底出現(xiàn)多處裂痕,橋基下陷嚴重,被列為四級危橋。1961年,寧海古橋被省政府列為莆田首批省級文保單位,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和保護古橋,2012年9月,位于古橋下游120米的寧海新橋動工建設,大橋全長1.2公里,為雙向8車道,項目總投資3.08億元。
受征遷補償影響 工程已經(jīng)停工
去年7月,寧海新橋主橋順利實現(xiàn)合龍,全面轉(zhuǎn)入橋面及附屬工程施工階段。因?qū)幒P聵蚶蟪嵌沃?、引橋銜接處距離地面5.85米,為盡快實現(xiàn)該橋通車,部門在主橋與引橋連接處臨時新建鋼筋混凝土引橋,并與舊的涵黃公路相連接。
據(jù)介紹,引橋全長255米、寬9米,投資約700萬元,去年11月動工建設,原定今年6月竣工通車。不過昨日上午,海都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寧海新橋荔城段臨時引橋工程地基部分幾乎處于停工狀態(tài),鋼筋裸露在外,引橋的橋墩也沒完成建設。
莆田市交通局工程股有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已經(jīng)停了兩個多月了,主要是受到征遷補償問題影響。此外,引橋延伸路段有一株榕樹阻擋,榕樹的主人要求十多萬元的賠償金,施工方無法補償這么多。該負責人說,由于征遷補償未談攏,寧海新橋引橋何時通車還是未知數(shù)。
市民:“國保橋”要盡快甩掉負擔
海都記者了解到,按照規(guī)劃,原定今年8月寧海新橋建成后,涵江到市區(qū)的距離不僅將縮短一半,舊的寧海古橋也將不再作為交通要道,改為游覽景點。
“國保級的寧海古橋每天還要承受重負,實在不應該。”市民陳先生告訴海都記者,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寧海古橋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讓新橋通車,為古橋“解壓”迫不及待。同時,目前的寧海古橋也無法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尤其是在高峰期常造成擁堵,新橋及時通車也關乎民生。
陳先生說,新橋主體結(jié)構去年已完成,而如今荔城段引橋進展緩慢,肯定會影響整體竣工時間,質(zhì)疑有關部門不作為。不少市民認為,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有關部門通力協(xié)作,盡快讓“國保橋”甩掉負擔。(記者 林養(yǎng)東/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