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九是莆田大多數(shù)地方慶元宵的最后一晚,稱為“尾暝”。這天晚上,媽祖“尾暝燈”活動在城區(qū)多處供奉媽祖的宮廟舉行。點燭山清風(fēng)嶺、東巖山、文峰宮三處最盛,文峰宮為佳。文峰宮的點燭山已有600多年歷史,目前正在申報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燭山的造型可以是福船也可以是元寶,紅紅火火滿是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不論老幼點燃蠟燭,或是祈?;蚴窃S愿
蠟燭點到2寸要吹滅
昨晚7點左右,文峰宮的慶元宵活動正式開始。燈火璀璨,人山人海,信眾們在殿內(nèi)祭拜完媽祖后,來到文峰宮門前,將一對對紅燭整齊地插在燭架上并點燃。沒過多久,宮前擺放的兩個燭架已經(jīng)插滿了蠟燭?;鸺t的“燭山”座座相挨,把文峰宮襯得金碧輝煌。還有一些來自馬來西亞的媽祖信眾遠(yuǎn)道而來,他們說,早就耳聞莆田元宵一鄉(xiāng)一俗例,民俗活動相當(dāng)精彩,他們特地趕來莆田,就為了一睹“尾暝”文峰宮燭山的壯觀場面。
文峰宮管委會工作人員林飛娟告訴記者,舊時,各村元宵后的龍燈都要集中到文峰宮焚化,因為怕游燈過后的龍燈生氣,為害人間。而媽祖作為海神,可以統(tǒng)收諸龍,因此在媽祖宮前焚化龍燈,漸漸演變成“尾暝燈”的習(xí)俗。林飛娟說,蠟燭不能全點完,點到剩下2寸許時就吹滅。到二月初一,各家各戶再來請回他們的“燭腳”,帶回家中繼續(xù)點燃,以示瑞兆臨門,全年平安,這叫“請火母”。
今年規(guī)模最大 燭山造型多樣
林飛娟介紹道,文峰宮歷史悠久,屬于官拜的廟宇,元宵傳統(tǒng)延續(xù)到現(xiàn)在已有600多年歷史。在莆田當(dāng)?shù)?,有一年之中元宵始于文峰宮止于文峰宮的說法,因此元宵顯得格外隆重,而今年的慶祝模式相比于往年規(guī)模也更盛大。
據(jù)了解,除了點燭山,儀式還有文藝踩街的活動。當(dāng)晚媽祖的香爐將迎出來,由高舉媽祖旗的儀仗隊開路,帶領(lǐng)30多支民間文藝踩街隊,途經(jīng)觀橋、梅園路、新街口、舊車站、十字街等路段,再繞回到文峰宮,一路布福。“大家扮成大五福(福祿壽財喜)、三及第(狀元榜眼探花)等人物,這些表演隊將莆田的地方民俗文化淋漓盡致展現(xiàn)出來。”
除了表演隊伍,燭山造型多樣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這次不再是單一的燭船,還有玉如意、龍鳳等6種造型,文峰宮將提供1100多支蠟燭,將這些造型全部點亮。”林飛娟說,這一夜的紅燭是千年來媽祖信仰不滅的璀璨星光,也是莆田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傳的點點星火。(記者陳小芳 李偉強(qiáng) 通訊員 張翔/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