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老毛挑著一百二三十斤的稻谷,輕松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山里天氣陰晴不定,稻谷需要這樣晾曬大半個月左右才能全部入倉。
海拔800多米的德化水口毛厝村,村民們在山腰的金黃稻田里忙著秋收。
每到秋收,人們搶著好天氣趕回來支援收割。
農(nóng)婦用最原始的辦法脫谷粒
水牛在收割后的田里飽餐稻草
農(nóng)人眼里的秋,是金色,是收獲?!傲直M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边@個秋天,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在德化水口鎮(zhèn)毛厝村。
水稻熟了
國慶黃金周對于村民們來說,正是收獲“黃金”的時節(jié)——水稻熟了!
沿著山間小路蜿蜒而上,86歲的毛福楓老人頭戴斗笠,手舉鐮刀,彎腰割稻,今年的農(nóng)忙從10月1日開始,兒子毛國勒忙不過來,他每天都到山上幫襯一兩個小時。
毛國勒今年60多歲,他在自家9畝多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黨齡有20多年。迎風(fēng)向陽的山腰是水稻的福地,蟲害和雀害都比較少,他最擔(dān)心的是野豬搗亂,“我們的單季稻又香又飽滿,每年收獲80多石,每石100斤,扣除自家七八口人的口糧之外,余下50多石出售”。
向陽而生
從山上俯瞰毛家房頂,院子里、天臺上放了60多個平底竹筐,打好的谷子曬干后,才進(jìn)入脫殼工序——這里的生靈,全都向陽而生。
年紀(jì)大了,毛國勒現(xiàn)在種地,想得更多的是下一代?!皟鹤觽儝赍X養(yǎng)家不易,我就想自給自足,不給他們添麻煩”,成群的雞鴨鵝與小狗在院子里閑庭闊步,院外的蔬菜以及地里新鮮的地瓜葉青翠欲滴。
水稻長在這里是幸福的:山上有山澗,山間有梯田,金燦燦的水稻,渴了有山泉,餓了有農(nóng)人施肥,沐浴在山鄉(xiāng)濕潤的空氣與水分充足的土壤中,笑彎了腰。
□早報記者蔡紫旻潘登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