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嶺平均海拔750米至800米之間,最高海拔為998米,成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
由于氣候宜人,景色秀麗,又以清風(fēng)、薄霧、柳杉、別墅“四絕”著稱,成為聞名中外的避暑勝地。
鼓嶺雖自古避暑條件得天獨(dú)厚,但是真正作為避暑勝地要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福州被辟為通商口岸時說起。
1885年來榕的美國醫(yī)生伍丁趕往連江縣看病,途經(jīng)鼓嶺,發(fā)現(xiàn)鼓嶺氣候清爽宜人,頓時暑氣全消,于是回去廣泛宣傳,吸引眾多中外人士前來避暑,使鼓嶺成為聞名中外的夏日避暑天堂。
鼓嶺雖然是福州的郊區(qū),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在此駐足停留過。
1926年的夏天,人稱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盧隱(其它三位是張愛玲、蕭紅、石坪梅)曾到這里為亡夫郭夢良整理遺稿。他的住處今已無處可尋。但描寫鼓嶺美麗風(fēng)光的文字,卻永遠(yuǎn)存在于人們記憶之中。
她寫到:“鼓嶺于鼓山之巔,仿佛寶塔之尖頂。登峰四望,可以極目千里。看得見福州的城市民房櫛比,及洶濤駭浪的碧海,還有隱約于紫霧白云中的巖洞迷離,峰巒重疊......我往往想,這種清幽的絕境,如果我能終老于此,可算人間第一幸福人了。”
這些文字后來被刊于1926年《小說日報》中,鼓嶺第一次被搬上現(xiàn)代文學(xué)的殿堂!
十年之后的清明節(jié),中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郁達(dá)夫,他在《閩游滴瀝》中寫到:
“從寂靜的高山空氣里,傳來了幾聲鑼響,一位須發(fā)斑白的老者,卻前來拱手相迎,說要我們?nèi)⒓映运麄兊那迕骶啤?rdquo;
“酒是放在洋鐵的大煤油箱里,擱在四塊亂石高頭,底下就用了松樹葉,大規(guī)模地在煮的。跑上前一看,酒的顏色,紅得像桃花水汁了……嘗了幾口之后,卻覺得這種以紅糟釀成的甜酒,真是世上無雙的鮮甘美酒,有香檳之味,而無紹酒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