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五秀保留的《革命軍人證明書》。 圖/彭琨宇 歐陽常海)
海都閩南網訊 3月28日前后,余發(fā)海先后接到陳經江烈士85歲的遺孀、70多歲的弟弟、65歲的兒子等多個親人的電話。后者濃重的湘南口音讓62歲的湖北洪湖人余發(fā)海非常頭疼,除了電話那頭傳來的悲傷和顫動的哭聲,他幾乎聽不懂任何一句話。
3月26日,赤壁羊樓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中陳經江的親人在郴州市桂陽縣樟木鄉(xiāng)禾倉村小江組找到。近8年來,余發(fā)海為赤壁羊樓洞烈士墓中的烈士尋親,陳經江的親屬是余發(fā)海找到的墓群中第106位烈士的親屬。
為烈士尋親始于2005年
余發(fā)海已經整整為陳經江尋了將近8年親。2005年秋,余發(fā)海在“羊樓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抄寫碑文,陳經江的墓位于第1排12號。
由于年代久遠,墓碑上有關陳經江的姓名與籍貫的字跡很難辨認。余發(fā)海當時將陳的姓名誤認為“陳紅江”。隨后,余發(fā)海又從《赤壁民政志》的烈士名單中,查到陳經江的籍貫是湖南瀏陽。余發(fā)海于是向瀏陽民政局發(fā)函,瀏陽民政局在2006年7月28日回函,沒有查到“陳紅江”烈士。
2007年間,有湖南媒體協(xié)助余發(fā)海辨別陳經江碑文上的姓名與籍貫字跡時,又將陳經江姓名誤認為“陳傳江”加以報道尋親。
2012年春,余發(fā)海決定到湖南省檔案館查找陳經江等8位一直沒找到的烈士資料。他終于在1956年6月廣州軍區(qū)政治部編印的《湖南省革命軍人犧牲病故烈士名冊》中,查實了陳經江的資料:湖南桂陽縣三區(qū)小江村人,1951年1月入伍,四野46軍412團6連戰(zhàn)士,1952年5月29日犧牲。
一周前,余發(fā)海將陳經江的檔案資料發(fā)到桂陽網上,受到桂陽縣委宣傳部關注,最終找到了陳經江的弟弟、妻子、兒子等親屬。
遺孀與兒孫將去湖北拜祭
1927年出生的陳經江是家中的長子,他還有兩個弟弟。據(jù)陳的家人介紹,1951年1月,時齡24歲的陳經江應征入伍。臨行前,妻子李五秀已有孕在身,他給已經出生的2歲多的兒子取名陳書英,妻子肚子中的孩子取名陳書雄,意為如果犧牲,“不僅是為國捐軀的烈士,也是陳家的英雄?!?/P>
據(jù)專門為此事到陳經江家中了解情況的桂陽縣委宣傳部彭主任介紹,他在就此事與陳的多個家人交談中了解到,陳經江參軍后,每個月都會給家里寫信,由于李五秀不識字,信件都是由村中的小學老師陳坤泰來讀。
1952年7月,陳所在部隊來信稱,陳在戰(zhàn)場上受傷,已轉入湖北某醫(yī)院休整,10月份,部隊再次來信,稱陳經江醫(yī)治無效犧牲。
李五秀一直不相信陳經江犧牲的事實,她像一尊望夫石,經常坐到村口的江邊等,有村里人勸她改嫁,被李拒絕。陳經江的兒子長大后,多次到湖北的民政部門去找陳的相關資料,一直未果。
當?shù)赜嘘P部門找到陳家的時候,陳的遺孀、85歲的李五秀哭了起來,她將一直珍藏的第四野戰(zhàn)軍《革命軍人證明書》拿出來。證書上還清楚地記載著陳經江的姓名、籍貫、入伍時間及部隊番號。
陳經江的大兒子已經65歲,育有兩子;陳經江的小兒子已于1988年去世,同樣育有兩子。李五秀和兒孫們有個共同的心愿:這么多年總想要找到陳經江,如今終于找到了,他們打算在今年的清明節(jié)到羊樓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拜祭陳經江。
[小資料]
赤壁羊樓洞“142子弟兵烈士墓群”在羊樓洞村老營盤茶山上。
1951年,駐扎在羊樓洞的四野四十軍一一九師獨立四團離開駐地赴朝參戰(zhàn),空出的營房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預備醫(yī)院”(野戰(zhàn)醫(yī)院),該醫(yī)院前后收治了從剿匪和援朝前線轉運來的3100多名傷病員。由于當時醫(yī)療條件有限,其中142位傷勢過重的傷員相繼于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犧牲,被安葬在此地。
2005年起,赤壁的退休警察余發(fā)海開始為該墓群中的烈士尋親。他按墓碑的排列順序,將142名烈士逐一列表排號,把烈士生前的部隊番號、性別、姓名、職務、年齡、籍貫、死因等內容一一造冊,先后寄出一百多封信給烈士家鄉(xiāng)相關部門,但由于幾十年間行政區(qū)劃的變動,有三分之一因“查無此地”被退了回來。
余發(fā)海介紹,該墓群中的烈士有28個是湖南人,湖南省也是墓群中烈士最多的一個省份。目前,仍有10位湖南烈士的親人未找到(名單右附)。你如有這些烈士的親人線索請撥打本報熱線96360或@瀟湘晨報,也可通過本報QQ800096360反饋給我們。
10位湖南烈士基本資料:
3排11號墓:王著球同志,湖南省衡陽縣三區(qū)鹽店碼頭15號(現(xiàn):衡陽市珠暉區(qū)臨江路居委會),1950年12月入伍,四野運輸部汽校戰(zhàn)士,1952年8月10日犧牲時30歲。
12排9號墓:張運(潤)君同志,湖南省長沙市八區(qū)東鄉(xiāng)XX村人 ,1950年12月入伍,38軍集訓隊戰(zhàn)士 ,1953年2月1日犧牲時21歲。
6排10號墓:喬紹柏同志,湖南省東安縣二區(qū)李家村人,1951年3月入伍 ,410團2營4連戰(zhàn)士,1952年6月4日犧牲時20歲。父親:喬云義。
4排3號墓:黎光武同志,湖南省江華縣三區(qū)山灣村人,1947年12月入伍, 43軍130師XX團3連班長,1949年2月入黨,立一大功兩小功,1952年4月4日犧牲。母親:黎何氏。
4排10號墓:唐啟云同志,湖南省東安縣三區(qū)三村人,1951年3月入伍,401團3連機炮連戰(zhàn)士,1952年6月26日犧牲時26歲。
5排1號墓:李華堂同志,湖南省臨澧縣一區(qū)保文村人,1951年3月入伍, 工兵24團警衛(wèi)連戰(zhàn)士,1953年9月12日犧牲時24歲。母親:張菊姑。
9排12號墓:秦國華同志,湖南省臨澧縣四區(qū)XX村人,1949年8月入伍,21兵團后勤部汽車隊戰(zhàn)士,1953年11月14日犧牲。母親:秦彭氏。
3排7號墓:張榮同志,湖南省邵陽縣仙槎橋鎮(zhèn)南市鋪村人,1947年6月入伍,漢川縣大隊調沔陽軍區(qū)司令部參謀,1951年12月11日犧牲時22歲。父親:張先發(fā)。
8排5號墓:龔倫炎同志 湖南省津市東河街15號 ,1949年1月入伍, 湖北軍區(qū)司令部通訊處報務副排, 1952年7月16日犧牲時23歲。父親:龔明仁。
9排11號墓:袁江廷同志,湖南省資興縣石橋村人,1950年3月入伍,46軍136師407團戰(zhàn)士,1953年10月12日犧牲時28歲。親兄:袁冢先。 (瀟湘晨報 周清樹 謝功梅 彭琨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天問一號“驚鴻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