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碰无码国产|色婷婷在线第一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爽片|2025最新超碰|亚洲日韩中字幕在线观看|美女裸体秘视频网站|99re99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精品超碰精品|主播国产在线XXX|国产情侣啪啪一区

注冊
閩南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國內(nèi)新聞 > 正文

憶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我的詩歌,不只是《鄉(xiāng)愁》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17-12-15 09:53 http://www.ghqlgyb.cn/

  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悼念他的文字里,很多與“鄉(xiāng)愁”相關(guān),比如,“這頭、那頭,里頭、外頭,鄉(xiāng)愁無法抹去,人生終有盡頭。”比如,“留不住的鄉(xiāng)愁,留不住的你!余老一路走好!”

  《鄉(xiāng)愁》引發(fā)大家強烈共鳴,令余光中先生馳譽海內(nèi)外。而詩人生前卻幾次說過:我的詩歌,不只是《鄉(xiāng)愁》。

  “如果一見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鄉(xiāng)愁》,他會急。”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學館館長周梁泉說。

  》》余光中的詩歌有哪些 余光中的詩歌名篇一覽

  ▲2015年11月7日,余光中返回故鄉(xiāng)永春參觀余光中文學館。攝影:康慶平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許雪毅、劉姝君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鄉(xiāng)愁”刷屏了。

  這一天,以《鄉(xiāng)愁》一詩聞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腦中風并發(fā)心肺衰竭,在臺灣高雄醫(yī)院病逝。

  提起余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這幾句:“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余光中和我說,他喜歡詩歌里的典故。”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學館館長周梁泉說,由于《鄉(xiāng)愁》光芒太過耀眼,很容易遮蓋余光中的其他創(chuàng)作。“如果一見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鄉(xiāng)愁》,他會急。”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母遷居香港,次年赴臺。從1948年發(fā)表第一首詩開始,他先后出版詩歌、散文、評論和翻譯著作50多部,在海峽兩岸和香港出版著作逾70種。

  余光中各個時期創(chuàng)作風格多變。他曾經(jīng)調(diào)侃,自己“對阿波羅忙不過來而派下的九個繆斯各個都去追求”,是“藝術(shù)上的多妻主義者”。

  在臺灣鄉(xiāng)土文學運動中,余光中的一些做法曾引發(fā)爭議。而談到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很多人則不吝贊美之詞。梁實秋曾形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閩南永春:幽默而深情的脈絡

  2003年,余光中回到閩南永春縣,這是他去臺后,第一次回祖籍地。

  詩人激動地回憶6周歲時回永春的情景。那是1935年,爺爺過世,他跟著家人回永春,住了半年。

  當著眾多記者的面,年逾古稀的余光中說:古厝后面種著五株荔枝樹,當時我最喜歡爬這些荔枝樹。

  沒想到,兒時玩伴、大他三歲的堂哥余江海毫不留情地“揭露”:你吹牛!小時候你很膽小,總要我?guī)А?/p>

  詩人對這段公案“耿耿于懷”,后來寫了一首《五株荔樹》,其中幾句是:“也許小時候我曾經(jīng)攀過/余江海卻說,他記不得了/記得這一排五株高樹/他真的陪我冒險爬過”。

  談起這段堂兄弟間的“羅生門”,周梁泉忍俊不禁。“老人很認真,他要我把《五株荔樹》這首詩放在文學館里的顯眼位置。”

  2015年11月,余光中文學館在福建泉州永春縣開館。白墻黛瓦的二層小樓依山而建,館外潺潺桃溪穿山而過。

  文學館展廳分《鄉(xiāng)愁四韻》《四度空間》《龍吟四海》三個篇章十二小節(jié),全面展示余光中的人生經(jīng)歷、文學成就以及學者對余光中的研究及評價、余光中的文學活動集錦及其所獲榮譽及獎項。

  對篇章里的“四韻”“四度”“四海”,余光中很滿意,他喜歡四這個數(shù)字,因為它在傳統(tǒng)文化里面很吉祥。

  開館前一天,88歲的老人在周梁泉的陪同下,在館里慢慢走了將近三個小時,參觀指導布展工作。開館當天,老人攜妻子范我存、二女兒余幼珊、四女兒余季珊在館里的余光中塑像前拍了很多照片。

  老人稱贊塑像很逼真,“連經(jīng)脈的走向都和我一模一樣。”

  老人說:“今天我的家人跟我一起來,妻子來了百分百,女兒來了百分之五十。”

  幽默表達令在場的人“笑噴”。

  老人喜歡當天一張無意中被拍到的自己在偷笑的照片,開心地說:“可以和蒙娜麗莎的微笑相媲美”。

  周梁泉調(diào)侃,是不是想到初戀而偷笑?

  老人機智地回答,記不起來了,就是記起來也不能告訴你,因為太太就在身邊。

  交流交往中的諸多細節(jié),周梁泉印象深刻。在他看來,余光中先生是幽默的,也是深情的。

  “桃溪蜿蜒的兩岸,是我難忘的故鄉(xiāng)。”回到永春,余光中情不自禁思念起父親。他說,父親就生在永春桃城鎮(zhèn)洋上村,和他聊天時講得最多的是永春五里街、惠安洛陽橋,現(xiàn)在仍難以忘懷。

  “我的故事早在我出生前幾年就在永春開始了。”余光中先生說過,父親曾當過永春縣教育局局長。母親是江蘇常州人,畢業(yè)后到永春教書。

  在余光中的童年記憶中,與父親在生活上的交集并不多,但文學的起源卻來自父親。“12歲時,父親給我講《古文觀止》等古典書籍,這是對我教育的破土、啟蒙的力量。”

  余光中先生曾拿著父親的手稿和照片,告訴周梁泉,在臺灣的40多年里,有永春人到臺灣找父親,父親必定趕回家親自下廚。“父親桑梓情深,對此,余光中先生很自豪。”周梁泉說。

  文學館開館至今兩年多,已經(jīng)接待30多萬人次,參觀者來自大陸各省市、臺灣地區(qū)和世界各個地方。

  “有高校學生、海外游子,還有聯(lián)合國官員。”周梁泉說,“最多時一天接待超過5000人,參觀者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一次,同時來了臺灣媒體30多家,大陸媒體40多家。”

  余光中成了永春的一張名片。多年來,周梁泉他們以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為由頭,創(chuàng)作了一部戲,建設(shè)了一個文學館,前段時間又啟動了萬畝鄉(xiāng)愁園的建設(shè)。

  上個月,為了慶祝余光中先生90歲大壽,周梁泉在永春最高的山上組織了一場鄉(xiāng)愁詩會。余光中先生知道后很高興,特地委托女兒余幼珊發(fā)來賀電,祝賀活動舉辦成功。

  12月14日上午,周梁泉還在忙著接待慕名前來文學館的參觀者。中午12點多,他騎摩托車回家,路上接到香港一個文學青年的微信,才知道余光中先生去世了。

  周梁泉在路上停下來,哭了一會兒才回家。

  “詩人已去,但我們要將鄉(xiāng)愁進行到底。”周梁泉說,余光中先生詩歌里的“鄉(xiāng)愁”是一種永恒的精神。

  “太突然了,上次余光中回來時說過,還要再回來一起敘舊,一起回憶兒時的故事。”93歲的余江海一時無法接受堂弟去世的消息,一直這么念叨著。

  “叔叔是我們家族的榮光,我們將組織家鄉(xiāng)的親人,到臺灣參加追悼會。”余光中族親侄兒余秉足說。

  跨越海峽:“蘭陵俠”和海邊的三角關(guān)系

  “從市區(qū)的公園路到南普陀去上課,沿海要走一段長途,步行不可能。母親憐子,拿出微薄積蓄的十幾分之一,讓我買了一輛又帥又驍?shù)奶m苓牌跑車。從此海邊的沙路上,一位蘭陵俠疾馳來去,只差一點就追上了海鷗,真是泠然善也。”

  在文章里,余光中先生曾這樣回憶在廈門大學讀書的情景。

  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從小就隨父母在南京、重慶等地生活。不過到了21歲時,卻突然有了回到閩南故鄉(xiāng)讀書的緣分。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雙一查閱廈門大學有關(guān)檔案,并經(jīng)余光中本人確認,了解到:當時就讀南京金陵大學的余光中,于1949年二三月間轉(zhuǎn)學來到廈門,進入廈門大學外文系二年級學習,同年夏天離開廈門。

  當時時局變動,北京大學和金陵大學的學生,因為在北方念書有諸多不便,紛紛南下到廈門大學借讀。余光中也因此成了廈門大學學生。

  “余光中先生近十余年來任教于臺灣高雄。有誰想到,與高雄隔海相望的廈門,竟是他的文學生涯的發(fā)祥地。”朱雙一說。

  那時候,余光中是走讀生。課余獨自埋頭讀書和寫作,并單槍匹馬地投入了一場過招三四回合的文學論爭。短短幾個月,青年余光中在廈門發(fā)表了多篇詩歌、文藝理論批評文章和譯文,其中包括寫于南京的新詩處女作《沙浮投海》。“這是余光中首次發(fā)表新文學作品,堪稱余光中文學的開端。”朱雙一說。

  “余光中在廈門,年紀輕,時間短,但作品頗多,相對而言也有較高的質(zhì)量,雖然只是初露鋒芒,卻已充分顯示出較深厚的知識根柢和才氣。”朱雙一說。

  朱雙一舉例說,余光中的抒情詩《沙浮投海》和短詩劇《旅人》,發(fā)表于作者離開大陸前往港臺地區(qū)的前后,成為詩人當時心境的一種折射。

  沙浮是希臘女詩人,遭戀人拋棄,郁郁投海而死。余光中的詩作擬為沙浮告別人世時的情景和她的口吻。而《旅人》寫出旅人的艱難途程和落寞心境:“永無休息的途程,/從清早到黃昏:/馱一個沉重的包裹,/挑一肩零亂的灰塵。/……啊啊!小鳥也有巢可歸,/啊啊!只是我無家可回!/人生的道路我早已走累,/疲倦的心兒怕就會枯萎。”

  朱雙一說,這兩首詩表明作者敏感的心靈似乎已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離鄉(xiāng)別井的羈旅愁緒,從而“超前”地切入了鄉(xiāng)愁主題。

  朱雙一關(guān)于青年余光中的文章在臺灣《聯(lián)合文學》發(fā)表后,余光中先生給朱雙一寫了一封信,自謙地表示自己早期作品還很青澀,現(xiàn)在學者隆重發(fā)掘,他也很欣慰。

  余光中先生逝世當天,朱雙一正好在臺灣。他注意到,島內(nèi)幾家媒體都報道了“一代文學巨擘隕落”。

  談到研究“青年余光中”的緣由,朱雙一說,我深深覺得海峽兩岸的文壇,有十分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1949年前后到臺灣的大陸人士中,不少是曾親炙于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傳統(tǒng)中的作家或文學青年,因此中國現(xiàn)代新文學的某些資質(zhì)和因素,必然隨著他們到達海峽彼岸,在那里生根和繁衍。

  與學者的理性研究不同,余光中先生對廈門的回憶充滿了感性基調(diào)。“廈門靠海,水對我的寫作影響很大,在讀廈大時我就住在海邊,我第一首新詩也是廈門時發(fā)表的。”

  除了幾次赴美講學,20多年的時間里,余光中一直住在臺北廈門街。就在臺北廈門街里,余光中寫下了自己在廈大當“蘭陵俠”的美好回憶。

  1986年,余光中到高雄中山大學任教。高雄臨海,他不由得想起了對岸的廈門。

  在文章里,他寫道,“在廈門那半年,騎單車上學途中,有三兩里路是沿著海邊,黃沙碧水,飛輪而過。令我享受每寸的風程……隔著臺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北域,廈門、香港、高雄,布成了我和海邊的三角關(guān)系。”

  1995年,余光中首次回廈門。后來又幾次回來,包括參加母校廈門大學85周年校慶活動。他曾寫下幾個字:“六十年后猶記廈大的蠔煎蛋”。

  當我死時: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余光中寫杜甫:“這破船,我流放的水屋/空載著滿頭白發(fā),一身風癱和肺氣/漢水已無份,此生恐難見黃河/惟有詩句,縱經(jīng)胡馬的亂蹄/乘風,乘浪,乘絡繹歸客的背囊/有一天,會抵達西北那片雨云下/夢里少年的長安。”

  余光中寫江南:“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詩里的江南,九歲時/采桑葉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蘇小小的江南……”

  詩人作品里的古典美令很多人驚艷和贊嘆。

  微信朋友圈里,為悼念余光中而轉(zhuǎn)發(fā)的作品中,有一篇余光中1987年發(fā)表的《怎樣改進英式中文?——論中文的常態(tài)與變態(tài)》。文章中,余光中說,自己出身外文系,30多歲時有志于中文創(chuàng)新的試驗,并非保守。但反對中文過分西化。“中文發(fā)展了好幾千年,從清通到高妙,自有千錘百煉的一套常態(tài)。”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家新認為,余先生早年受到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洗禮,后來又致力于發(fā)掘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他的藝術(shù)追求,不僅浸透了一種文化鄉(xiāng)愁,也為漢語詩歌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在上世紀80年代,余光中和其他一些臺灣詩人確實讓許多一心執(zhí)迷現(xiàn)代主義的大陸年輕詩人重新發(fā)現(xiàn)了古典,并意識到把中國古典重新引入現(xiàn)代的可能性。當時許多大陸年輕詩人,比如張棗,可能就受到啟發(fā)。”王家新說,雖然自己對余光中先生的一些詩學主張和作品也持保留態(tài)度,但很尊重這樣的追求,也很佩服余先生的語言文化功力。“一般讀者只知道他的《鄉(xiāng)愁》,但他肯定還有許多更有藝術(shù)價值的詩篇有待我們認識。”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黎湘萍認為,余光中是較早一批從西方現(xiàn)代派轉(zhuǎn)向與中國傳統(tǒng)相結(jié)合的文學家。他的作品不僅有《鄉(xiāng)愁》,還有長詩、敘事詩、散文等。“余光中特別注重對中國文字的運用,對文字非常敏感,不希望文學走歐化的道路。”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認為,現(xiàn)在大陸興起“余光中熱”很自然。“他的詩歌和他的人都與鄉(xiāng)愁及家國情懷有關(guān)。在工業(yè)化的社會,大家有一個鄉(xiāng)愁更濃的情結(jié),加上我們反‘臺獨’,余光中的詩歌讓人們意識到另外一種可能性,也就是鄉(xiāng)愁的根上在兩岸具有一致性。”

  “《鄉(xiāng)愁》不僅有鄉(xiāng)愁的情緒,還有非常精妙的意象。”白燁說,基本上余光中的詩歌讀一遍就忘不了,他的主題和形式相得益彰,“可以說很多作品都是寫鄉(xiāng)愁的經(jīng)典之作。”

  “余老逝世的消息在朋友圈里都被轉(zhuǎn)瘋了,轉(zhuǎn)發(fā)的人基本都學過余老先生的詩,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輕人。”詩歌愛好者賀俊浩說,余光中的逝世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直接原因是那首《鄉(xiāng)愁》被大家廣泛認可,可以說,余光中寫出了一代人,甚至是所有中國人對兩岸統(tǒng)一的期望。

  賀俊浩說,此外,余光中的詩歌有人生體驗,意象富有現(xiàn)代詩歌鑒賞的“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既朗朗上口,又非常對稱,符合中國人的古典審美習慣。“很多人也把這首詩與自身經(jīng)歷結(jié)合到一起,轉(zhuǎn)發(fā)的不僅是對余老的緬懷,也有每個人對自己童年的追憶。”

  自1992年至去世之前的20多年里,余光中往返大陸60多次。黎湘萍說,前幾年他到大陸各地來得非常多。我一個同學在廣西南寧二中,成立了文學社,2003年時通過我聯(lián)系到余光中,希望請他到學校作講座,他都欣然前往,更別提國內(nèi)大學的邀請。“他曾經(jīng)在他的詩歌中寫過長江、黃河,現(xiàn)在都重新走了一遍,他自己也非常興奮。”

  懷人

  尋根中原詩蒼茫

  屈金星

  2017年12月14日一早,我在湖南桃花源策劃明年春天的桃花源詩會,心想,屆時還邀請余光中蒞臨現(xiàn)場。這時,一條微信躍入眼簾:余光中逝世。噩耗如驚天霹靂,在我心頭炸響。淚水奪眶而出,與余光中交往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涌上心頭。

  2014年5月28日下午,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白發(fā)蒼蒼的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一行走出航空港。天氣炎熱,我遞給余老一把扇子。余光中“嘩”地打開,扇面上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翌日,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濱,八朝古都開封清明上河園,2014年中國(開封)宋韻端午詩會拉開了帷幕。

  當86歲的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顫巍巍地登上舞臺,朗誦他的新作《招魂》之后,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詩會結(jié)束后,我鄭重地將屈原銅像贈給余光中。他說,我敬仰屈原,其他東西不帶了,屈原銅像帶回去,供在家里。

  余光中在《招魂》中寫道:“大江東去,楚大夫/淘不盡你的傲骨/黃河西去,楚大夫/遙應著你的悲苦……五月五呀楚大夫/你高瘦的背影請一回顧/眾人皆昏惟獨你清醒/這時代尤其要你帶路”。

  隨后,我們一行到鄭州、洛陽等地采風。

  從開封出來,我們一行參觀了鄭州鞏義杜甫故里。余光中說,來看杜甫是他的心愿。在杜甫博物館,他一字一字看得很仔細,甚至連墻上英譯的錯誤都指出來了。

  中午時分,我們到洛河和黃河交匯處洛汭的一條船上共進午餐。洛河在此匯入黃河,兩水匯流,一清一濁,打著漩渦,如同太極圖。傳說,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此發(fā)明了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余光中說,這里是中華民族的根,到此尋根是他一生的心愿。

  他笑言,溯洛河而上,可以碰到洛神;順黃河而下,可以直奔太平洋。他站在船上出神凝望著黃河。

  席間,余光中興致很高。他說,我會說河南話。接著,他用正宗的河南話,朗誦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大家都樂了。他說,他的河南話是跟臺灣河南籍詩人周夢蝶學的。

  他說:“從文化上、詩歌上,海峽兩岸永遠是分不開的。我們有同一個屈原、李白、杜甫啊!”

  他低頭凝視著東去的黃河沉默不語,眼睛里似乎有淚光。

  端午節(jié)當日,我們一行來到洛陽龍門石窟。雖然他已86歲高齡,但精神矍鑠,興致很高。我攙扶他一步一步登上臺階看盧舍那大佛。

  他盯著盧舍那的眼睛、鼻梁、耳朵,一點點看得很仔細。邊看,他邊對我喃喃地贊嘆:“果真名不虛傳!”他說,洛陽人生活真幸福,有這么深厚的文化底蘊。

  回到賓館,當他聽說,唐時武則天曾在此舉辦龍門詩會,白居易也葬在龍門,禁不住我們央求,欣然揮筆題寫“龍門詩會”,希望重振詩國雄風。

  他原擬看洛陽博物館,但時間匆匆,臨別遺憾地說,下次再來看牡丹,看洛陽博物館。他說,這是他第一次來河南,中原根脈看不夠啊!

  2014年6月5日,結(jié)束一周的“回夢大河,尋根中原”詩歌文化之旅,余光中一行返回寶島臺灣。

  回到臺灣后,他激情難抑,僅僅兩周就揮筆寫就一百多行的長詩《盧舍那》。詩中這樣寫道:“可惜我來遲了,來遲了整整十五個世紀。”對龍門的贊美溢于言表。

  而今,余光中已經(jīng)作古。我想,余光中的《招魂》和《盧舍那》明年端午應該分別立石刻在八朝古都開封、十三朝古都洛陽。這也是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見證吧!

原標題:“我的詩歌,不只是《鄉(xiāng)愁》”|憶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guān)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非法收受財物3501萬余元 中石油原董事長王
  • 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春良
  • 筑牢安全防線、提升應急避難能力水平 5項國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xiàn)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xiàn)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huán)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huán)灣生態(tài)公園內(nèi)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huán)灣生態(tài)公園內(nèi)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泉州狀元街“妙音音樂盒”街藝表演,樂音繞梁(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專題推薦
    關(guān)注泉城養(yǎng)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guān)注泉城養(yǎng)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fā)——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賴清德全輸了!島內(nèi)一項民調(diào)顯示:馬英九 民進黨若靠罷免增家6席,韓國瑜恐下臺, 2025年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成績查詢時間 與土耳其政府和解 庫爾德工人黨將解散 澳大利亞新一屆內(nèi)閣宣誓就職 以色列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撤銷對內(nèi)塔尼亞胡 韓國總統(tǒng)選戰(zhàn)正式打響 李在明成為1號候選 2025年重慶高考總分多少 重慶高考時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