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證實,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xiàn)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搶救無效,于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23時23分在美國波士頓逝世,享年72歲。
南仁東領(lǐng)導了FAST射電望遠鏡大部分早期工作,并且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工程師。 本文圖片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來自國家天文臺的消息顯示,南仁東從1994年開始主持FAST項目的選址、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shè)計,主編科學目標,指導各項關(guān)鍵技術(shù)的研究及其模型試驗。歷經(jīng)22年,2016年9月,F(xiàn)AST正式竣工并進入全系統(tǒng)的調(diào)試階段。利用這一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人類有望觀測脈沖星、中性氫、黑洞等等這些宇宙形成時期的信息,探索宇宙起源。
根據(jù)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的了解,今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公布的2017年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中,72歲的南仁東榜上有名,成為此次增選中年齡最大的候選人。年齡最小的則是39歲的清華大學顏寧。
而在今年5月,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南仁東還獲得了“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獎?wù)隆T摢劽?年評選表彰一次,是我國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shù)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之后,由國家批準設(shè)立的又一個重要科技獎項。今年,和南仁東一樣名列首批28名獎?wù)芦@得者榜單的,還有潘建偉、施一公等科學家。
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簡稱FAST,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于1994年提出構(gòu)想,歷時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sh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