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據(jù)《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航天領域發(fā)生了兩件引起國人格外關注的事件:一是俄羅斯進步M-15M貨運飛船于7月23日啟用新的交會對接系統(tǒng)——航向-NA失敗,未能完成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二是日本第三艘貨運飛船——白鸛-3于7月21日順利升空,將為“國際空間站”運送各類補給和科研物資。
國人熱切關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期待在“神九”飛天完美謝幕、中國完全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之后,能夠盡早攻克貨運飛船技術難關,向建立空間站再邁出關鍵一步。據(jù)專家介紹,我國正在研制貨運飛船,而且首飛地可能是海南。
建設空間站的利器
貨運飛船是一種專門為空間站運送貨物的無人航天器。它是為空間站提供補給物資的重要運輸工具,是空間站后勤保障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貨運飛船副總設計師查學雷近日在上海表示,我國航天部門正在研制貨運飛船。他說:“在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等3大航天基礎性技術后,我國科研人員已開始研究空間站的在軌補加技術。這種技術由貨運飛船來實現(xiàn)。”
以天宮實驗艙為基礎
根據(jù)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在《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推動載人航天事業(yè)科學發(fā)展》一文中的論述,中國貨運飛船和空間站艙段將充分利用空間實驗室的研制成果。這也就是說,“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將是貨運飛船研制的重要基礎。
對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評價說,這樣做是一個非??茖W的選擇,因為以空間實驗室為基礎研制較大的貨運飛船雖然比由載人飛船改貨運飛船成本略有增加,但其效益和性能將大大提高。他舉例說,“天宮”的實驗艙是一個容積較大的加壓艙,它不僅可以裝較多、較大的貨物,而且與空間站對接以后還可以作為一個空間站的附加活動室,進行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等。“在‘天宮’空間實驗室基礎上研制貨運飛船,無疑可以運送較多貨物、增加活動空間、縮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和技術攻關難度。”龐之浩說。
據(jù)悉,我國正在研制的貨運飛船全長9米以上、最大直徑3.35米、質量13噸、最大上行貨物運載量達到6噸。
將搭乘長征七號飛天
運載火箭是將貨運飛船送入太空的重要運輸工具。據(jù)報道,我國目前正在研制運載能力較大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用來發(fā)射貨運飛船。“據(jù)火箭專家介紹,長征七號是我國新一代的中型運載火箭,全面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的設計,所以也稱‘數(shù)字火箭’,將成為未來火箭的發(fā)展典范。它將采用綠色環(huán)保推進劑,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3.5噸,700千米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是5.5噸。該型火箭將在近幾年首飛,滿足貨運飛船和未來載人飛船的需求。”龐之浩說。
龐之浩認為,我國貨運飛船首飛地有可能是海南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他解釋說:“因為該發(fā)射中心瀕臨大海,火箭的航區(qū)和殘骸落區(qū)在海上,不會對陸地人員和建筑造成威脅;在沿海建發(fā)射場,可通過海運解決大直徑箭體的運輸問題;還具有射向范圍寬的優(yōu)勢,能夠覆蓋90°~175°,射向1000千米范圍均為海域,可以滿足各類衛(wèi)星、空間站、深空探測器等航天器發(fā)射任務;由于海南緯度低,所以能充分借助地球的自轉速度,提高發(fā)射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運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