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館合理利用】
《文物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使用人不得改變文物原狀
京華時報:在會館的合理利用上應該注意什么?
曾一智:除行業(yè)會館,會館原有功能就是居住,相當于外地駐京辦事處。要注意這個歷史因素,而不是隨隨便便變成飯館之類。這些會館原有產(chǎn)權(quán)都是各省市的,上世紀50年代初收歸國有,之后成為北京各個區(qū)的直管公房。之所以原來的會館淪為大雜院,連市級文保單位康有為故居都破敗不堪,這是一個主要原因。文保人士華新民多年前曾建議,把這些會館再交給其原地區(qū)管理,這樣修繕資金也有了,歷史文脈也能得到傳承,但遺憾的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重視。
京華時報:會館的文保價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曾一智:會館的大量存在使得老北京的文化構(gòu)成體現(xiàn)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這些會館同時也是珍貴的歷史見證,許多名人居住于此,發(fā)生過許多重大事件。我們當然要保護可觸摸的歷史記憶。保護會館就要保護其歷史遺存,不能只保護一個概念。
京華時報:會館出租這種形式是允許的嗎?一旦出租,出租方應該盡到哪些監(jiān)督的義務,承租方又該盡到哪些保護的義務?
曾一智:《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使用人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對照這一條足矣。
【“筆戰(zhàn)”推土機】
看到那美麗的老房子依然安在,這是對我最大的獎勵
京華時報:有人把你稱作“筆戰(zhàn)”推土機的文保人士,這些年做下來收效大嗎?每每擋在推土機前,卻不能改變文物被拆除的命運,是否會感到苦悶?
曾一智:這個一本書都講不完。哈爾濱車輛廠的百年廠房、哈爾濱的百年氣象臺、關(guān)道衙門、百年慈云觀、中華巴洛克街區(qū)的保護都是驚心動魄的經(jīng)歷。但我必須堅持,我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中華民族的歷史文脈正在被割斷?!蔽抑浴肮P戰(zhàn)”推土機,只是為了保住這條歷史文脈。能搶回一點是一點。
京華時報:支持你走下去的動力是什么?這一過程中,你收獲了什么?
曾一智:看到那美麗的老房子依然安在,這是我唯一的目的,也是對我最大的獎勵。北京東堂子胡同4號、6號伍連德故居從被列入拆遷名單到最終公布為東城區(qū)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歷了4年的努力,有很多人一起呼吁奔走。2009年7月,當我接到東城區(qū)文委領(lǐng)導打來的電話,告訴我“您關(guān)注的伍連德故居馬上就要公布為區(qū)級文保單位了”,當時的感覺,就像是心里突然開出了花,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