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江蘇華西村“華西村博物館”建成開館,首屆華西文化藝術節(jié)同時開幕。華西村博物館由1比1復制的故宮太和殿、乾清宮、東華門、角樓和紅墻等仿古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華西村1:1復制故宮,山寨仿制圖什么?
新聞解讀
華西村1:1復制故宮山寨仿制圖什么?
復制名建筑之風,常見的操作是微縮復制,華西村財大氣粗,搞1:1原比例復制,生猛!之前,該村還復制了天安門,還復制了美國國會大廈,還復制了長城……這圖的是啥呢?游人的豎大拇指?還是名建筑的備份?
單就山寨仿制而論,這事兒沒有侵權違法之嫌,因為建筑不禁效仿,所仿建筑由來已久,沒有申報專利,所以,諸如《著作權法》、《專利法》等也管不了這事。如果要炮轟其“濫建形象工程”、“窮地方打腫臉充胖子”等,貌似華西村也可以淡定,富得流油,它夠資格玩啊,你能奈它何?更有,如果此類山寨建筑還真能換來旅游收益,這“抓住老鼠是好貓”的實用效果,也會滅掉一切不服。
炫富可厭,但華西村不用炫,他是想掩掩不住,竊以為,理解吧,全國農(nóng)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也算是農(nóng)村這一塊的“儀仗隊”啊,霸氣一點,牛逼一點,有什么呢,旗幟標桿可以耀眼一點嘛,看那慈善界的陳光標,那高調引得口水無數(shù),可炫耀依然,還是那句話,法律框架之內(nèi),無所顧忌一些可矣。反正不招誰惹誰,吞口水也罷,吐口水也罷,由得它去。
但不是不可以吐槽,從掙錢理財如何最大化體現(xiàn)價值的經(jīng)濟角度,從文物傳承如何科學合理仰高思齊,抑制媚俗的學術角度,從權為誰用利為何謀如何體現(xiàn)正能量的社會學角度,都可以探討,同時,對于一個旗幟的地標式打造,是走模仿得青出于藍的路好,還是走原創(chuàng)道路,設計出自己的好萊塢大片式的震撼效果好,都可以建議。
微言大義
@玉樹臨風花園:故宮是文化遺產(chǎn),有它獨有的特殊性,它的神圣性決定了其不可隨意復制。國家應依法保護故宮的名譽權和知識產(chǎn)權。
@鄧成斌:經(jīng)濟華西與文化華西齊頭并進?文化是可以通過有錢來山寨的么?
@何以竹簫默:有錢的復制皇宮,沒錢的餓死在垃圾桶里、中國是怎么了?這個問題真的值得人們鉆研。
@凱撒MAGI:山寨,創(chuàng)造力的匱乏!
@silentlycry:有錢不如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青石wyl:這只能說明華西村沒有創(chuàng)意,不懂創(chuàng)新,只知道模仿!哎,中國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去哪了?
@羅杰和DIMI:只要是有效益的旅游項目,無可厚非,北京的世界公園和深圳的錦繡中華不都是復制,以供參觀嗎?
@繆斯女神圍脖:看故宮不用去北京了,回家去華西村。
@limitecompany:花錢買來的文化,恰恰不是文化。
@_劍過留痕_:一點屬于自己的文化都沒有,照搬有意思?
@Z_笑而不語:如果是為了延續(xù),那就很可以,如果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建議重新設計。
@大乖乖的媽媽:折騰吧!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ㄈA聲在線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