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沒見著 爺孫重逢都是淚
一見到外公,亞華就哭了。老人情緒也很激動,“娃兒,我要回家,我想回家”。
“爺爺你啷個瘦了這么多,你在外頭吃了好多苦哦”。洪波迫不及待地用重慶方言問候爺爺,亞華惦記著昨日報道里提到的外公左手受傷的事,“痛不痛,外公我們待會就去醫(yī)院”。
“外公原來就和洪波在上海生活過三四年,他說兒子在車站工作,是那時我舅舅住在車站邊”。亞華說,外公今年82歲了,這七八年一直和洪波生活在晉江青陽,這兩年身體沒那么硬朗,只零碎地記得一些事。
老人是9月16日走失的。那天晚飯后,他和往常一樣到外面散步,誰知這一去就沒有再回來。當(dāng)晚,家人急壞了,找遍了附近的公園廣場,還向青陽派出所報了警。
一家人很自責(zé),從沒中斷過尋找。“不止在晉江,我們還跑到惠安、廈門那里去貼尋人啟事,南安也來過,水頭那些鎮(zhèn)上都貼了。我根本想不到他這段時間是怎么熬過來的,那個為外公送早餐的女孩我一定要當(dāng)面感謝她。”
救助站也很暖心 日夜不停幫尋親
“你們怎么聯(lián)系上的呢?我爺爺說的姓名都是錯誤的呀。”洪波還是忍不住問了南安救助站的李主任。
原來,為幫老人找家人,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都挺花心思的。前晚來到救助站,老人一直想離開,站里的康老師一直陪著他,帶他和孩子們呆在一起,等他情緒好了些后帶他睡覺。
昨日一大早,老人休息后精神好了很多,吃過早飯在院子里曬太陽,工作人員找來了保育室一位重慶籍的阿姨做翻譯,慢慢從老人口中得出了幾個關(guān)鍵信息:重慶豐都董家公社、雙合大隊六隊、兒子叫杜光樹。工作人員通過這些信息,聯(lián)系上了豐都縣當(dāng)?shù)氐木戎荆_定了老人叫“杜大香”,幾番輾轉(zhuǎn)要到了洪波的電話號碼。
昨天中午,洪波和亞華帶著老人回家,細(xì)心的李主任還為老爺爺披上了外套。
亞華致謝
不管見不見得上,我已把你當(dāng)妹妹
我也是農(nóng)村人,話也不會說,寫得不好,但是這種感謝不表達(dá)出來,我真是憋壞了。
今天,我們像往常一樣翻開《海峽都市報》,一眼就看到外公。接回了外公,我代表家人,感謝連續(xù)一個月給外公送早餐的靜珊恩人,感謝南安救助站及海都記者。
接到了外公,心里那個激動呀,想當(dāng)面感謝好心人靜珊,可她一直拒絕。我們想借海都報專門跟靜珊道個謝,謝謝靜珊一直以來對外公的關(guān)心和照顧,希望天下多一些像她這樣的好心人。
我今年32歲了,無論有沒有機會與靜珊見面,在心中都已經(jīng)把她當(dāng)做妹妹?,F(xiàn)在,我們一家人正在幸福地吃團圓晚飯,希望其他走失的老人也能趕快找到家人,讓我們這些做子女的有盡孝的機會。
靜珊回復(fù)
爺爺沒事我就放心了,下次見吧
下午亞華送老爺爺去醫(yī)院后就給我打電話了,說他只是手臂骨折,別的沒事,那我也就放心了。
今天我不見面,其實是覺得,他們從晉江去南安已經(jīng)很累了,再來找我也很麻煩。我希望老爺爺能快點去醫(yī)院,快點回家。我同事也說我這樣有點不近人情,我也一直在想,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但我其實是覺得,只要老爺爺找到家人,見不見面都無所謂。從亞華的電話中,我聽得出她和她外公感情非常深厚。我只是覺得不必刻意見面,如果覺得不見面會留遺憾,那就約在下次吧。(海都見習(xí)記者 喻蘭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