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舊房漏雨,弟弟想在舊房旁建房子,卻因沒有與常年在外的哥哥商量好土地分配,便私自打好地基,引發(fā)兄弟糾紛。近日,經(jīng)過洪梅司法所調(diào)解,該起糾紛解決。
弟弟私自打地基
引發(fā)兄弟糾紛
許某成和許某心兩兄弟是洪梅鎮(zhèn)人。兄長許某成,40歲,常年在外經(jīng)商,在洪瀨和云南麗江各有一套房子;許某心,38歲,在家務(wù)農(nóng),結(jié)婚后與父母住在一起。
2013年2月,因舊房經(jīng)常漏雨,不適合居住,許某心便想在舊房旁的空地上建新房子,但土地面積不夠。一日,許某成回來,許某心便將建房想法說出,并建議兩兄弟各出一半錢把空地旁的小溪用土填上擴出4米建地基,這樣許某心建完房后還能給許某成留下足夠的空間翻建舊房,但許某成拒絕了。9月,許某心在父母的允許下把舊房拆掉一小部分,并開始在舊房旁打地基,新房地基南北長11.9米,除去中間1米的走道,舊房南北長度還留有13.7米。12月,許某成回到家中,看到弟弟在沒有跟他商量的情況下將地基打好,十分憤怒,隨后與許某心發(fā)生了爭吵,要求許某心將地基往后挪直至給他留足16米空間。把地基后挪要花幾萬元,許某心無力承擔(dān),而且往后挪便不夠面積建房子,雙方由此產(chǎn)生矛盾。因雙方無法達成一致,許某成于近日請求洪梅司法所幫助調(diào)解。
洪梅司法所介入調(diào)解
雙方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
司法所工作人員在詳細了解情況后,提出了三套解決方案:方案一是許某心將房子建小,把中間路留寬,為許某成未來翻建留地;方案二是兩房中間的地留給許某成建房用,從舊房旁留出一條路;方案三是在許某心新房的地基旁,也就是在小溪處砌一條路從父母田地處繞至門前。
方案一因要動地基,被許某心否決,方案二因所留之路要經(jīng)過原來有過節(jié)的鄰居的地,對方不愿將地賣出,無法施行。最后兄弟倆選擇了第三套方案。
10日晚,雙方在司法所簽署調(diào)解協(xié)議:許某心新建房屋地基南北長11.9米,東西長12.5米,雙方糾紛厝地以許某心新建房屋的南邊地基為界,南邊14.7米范圍歸許某成;許某心新建房屋北邊地基以外約4米范圍土地以及雙方父母田地處留作雙方共用公路;上述公路由許某心負(fù)責(zé)砌好,兩人共同維護;若子孫后代翻建房子,許某心必須把現(xiàn)有地基往北挪1米;雙方不再為此發(fā)生糾紛。
兄弟倆為地爭吵
母親很痛心
近日,記者隨同洪梅司法所工作人員對該起糾紛展開回訪。記者看到,舊房是用石板砌土筑成,十分破敗,一旁打好的地基上有4堆磚塊,應(yīng)該是準(zhǔn)備砌磚了。許某成兄弟的父親許某林和母親王某在家。
“舊房一遇雨天就漏水,孫子有時候睡覺都會被漏下來的水滴醒?!蓖跄痴f,她4年前開始犯風(fēng)濕病,許某心是想給家里建個不漏雨的房子。
“大兒子做生意賺了些錢,在洪瀨有房子,在麗江也有房子?!蓖跄痴f,她看到兄弟倆為了地的事情發(fā)生爭吵覺得很痛心,她覺得許某成即使回家也是住在洪瀨,不住老家,爭自己都不住的地方?jīng)]意思。
“4年前,許某成還跟我說,等他有錢了,家里的事情都由他來做,會讓我們過好日子?!蓖跄硞牡卣f。(記者 鄒思敏 通訊員 筱旖顏 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