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浮上水面時被救起,但最終未能救活
閩南網(wǎng)7月5日訊 昨日中午,南安石井鎮(zhèn)中憲第大厝內(nèi)池塘,漂著一只塑料小拖鞋。3個小時前,4歲的湖南男童小洋(化名)溺亡。他和父母就租住在100米外的民房。
附近餐館老板娘嘆息:天天都有小孩來玩,我老公一看就兇他們走,偏偏早上老公沒看見。
本網(wǎng)曾分析青少年溺亡特征,并做成“兒童安全手冊”。我們希望,相似的悲劇少一些。
昨日上午9時許,相鄰中憲第的餐館老板黃先生發(fā)現(xiàn),大厝池塘里漂著一個紅衣小男孩。黃先生呼喊后,眾人趕來,將男孩救起。貴州小伙安先生還做了心肺復(fù)蘇,但男孩毫無反應(yīng)。有人認出,男孩是4歲的小洋。
事發(fā)前一小時,小洋的父親張先生出門做工前,一家5口還在一起吃飯。9時許,母親黃女士問女兒,小洋去哪兒了,“平時都是和他姐姐一起看電視的”。黃女士趕緊尋找,結(jié)果遇到來報信的老鄉(xiāng)。
“小兒子最聰明了,唐詩一念就會背,還會叫我要愛他多一點”,昨日中午,黃女士癱坐家中,面前擺的全是小洋的照片,最新的一張是半個月前的全家福。黃女士看一眼,哭一陣。8歲的女兒遞上盒飯,黃女士沒力氣接。
事發(fā)池塘七八十平方米,有小橋、小島、金魚,常有孩子去玩。池邊大厝墻上貼有“潭深危險”的警示牌。
盡管有告示,但這處池塘還是有隱患。記者將池邊竹竿插入池塘內(nèi),測得水深1.6米,池底還有七八厘米的淤泥。池邊、橋上的石制護欄最高約70厘米,最低處僅40厘米。
鄭女士是管理中憲第的鄭氏家族成員。她說,池塘有300多年了,兩三年前泥沙堆積,隨著中憲第成為文保單位,池塘重新疏通引水,為預(yù)防事故,大厝早就貼有警示牌。(本網(wǎng)記者 涂傳之 田米 見習(xí)記者 陳瑩鈺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