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強
這是一群有血有肉的革命青年,他們有著常人的情感;這是一群熱血沸騰的革命青年,他們有著堅定的信仰;這是一群浴血疆場的革命青年,他們有著非凡的擔當!
正在央視熱播的電視連續(xù)劇《絕命后衛(wèi)師》在尊重重大史實的基礎上,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革命青年形象,犧牲時年僅29歲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就是杰出代表!雖然該劇還未播到湘江戰(zhàn)役,但看了已播劇情,再結合片尾曲中呈現(xiàn)的全劇精選畫面,一部悲壯的英雄史詩躍然眼前,聲聲青春吶喊,次次撞擊心靈,于是,我有感而發(fā),作了以下這首七律詩:
暮色蒼茫啟遠征,不知今世幾回春。
尸橫焦嶺埋忠骨,血染湘江鑄英魂。
風卷殘旗哀馬烈,云遮日月瘦騾昏。
聲竭力盡戰(zhàn)天地,浩氣長存滿乾坤。
在作詩過程中,我進一步被這群革命青年展現(xiàn)出的可貴品質所深深觸動,這就是“人活一口氣,難得拼一回”的膽識,“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硬氣!多么豪邁,多么震撼!
說到膽識,我進而想到就讀湖南一師時的青年毛澤東,在學校危難之際,帶領學生軍巧妙虛張聲勢,使軍閥潰兵不敢抵抗、繳槍投降。
說到定力,我進而想到就義時年僅36歲的瞿秋白,以一句“此地甚好”慷慨赴死,想到就義時同樣年僅36歲的方志敏,在獄中堅貞不屈,從容地寫下《可愛的中國》。
說到硬氣,我進而想到前蘇聯(lián)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青年革命戰(zhàn)士保爾·柯察金,想到有著“中國保爾”之稱的張海迪,以及其后涌現(xiàn)出的許許多多“保爾式”青年。
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他們身上流淌著一樣的血,血液里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原種,這些精神原種在紅土地上孕育成紅色基因、在長征路上升華為長征精神,歷久而彌新。
如今,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新時代的新青年手中,我們有責任接好、傳好,走好新長征路。我們青年一代的新長征路,就是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為自己的人生夢想而不懈奮斗,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而努力付出的拼搏之路、奉獻之路。
這條新長征路要走成功、走出彩,閩西青年就應以紅34師革命青年為榜樣,樹立必勝信念,磨煉頑強意志,不畏艱險困苦,敢于攻堅克難,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積極投身加快建設新龍巖的大潮,干出一番新業(yè)績、闖出一片新天地,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盡展青春風采!
(作者系閩西日報社要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