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nèi)漏洞報告平臺烏云在一則漏洞公告上顯示,中國移動、電信和聯(lián)通三大運營商存在流量計費系統(tǒng)漏洞,用戶可以利用這一漏洞完成免費上網(wǎng),這一漏洞已經(jīng)存在一段時間,目前尚不確定是否有人借此牟利。
就此問題,央廣網(wǎng)采訪了知名通信業(yè)觀察家付亮,他解釋說這個Bug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利用了給這些特殊的應(yīng)用一個免費通道,典型的就是彩信,彩信不管發(fā)送多少都不會收流量費,要給他們設(shè)置一個免費通道。然后有人就發(fā)現(xiàn)可以模擬這個通道,起到一個流量免費使用的作用,它就是模擬這個通道,但是這個模擬的空間是有限的。
目前三大運營商還沒有對這一漏洞做出回應(yīng),但付亮認為,由于漏洞比較小,所以對運營商來說,由漏洞導致的部分用戶從收費流量變成免費流量,損失不會太大。
此外,付亮認為,因為普通人不會用,專業(yè)人士實際上也不屑于去偷這個流量,如果運營商短期內(nèi)能把這個漏洞彌補一下的話,其他人也就不會用這個去做一個什么樣的工具,讓普通人可以去偷流量的,這樣通過這個渠道被偷的流量就不會太多。
另一方面,相比運營商最近推出的各種“送流量”優(yōu)惠套餐,這一漏洞帶來的經(jīng)營負面影響估計也十分有限,付亮說,三大運營商為了促進用戶使用流量,推出了各種贈送等流量補貼的措施,和這個比,漏洞帶來的只是極少的一塊兒。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這些流量普通用戶偷不走,用不了,只能便宜了膽大技高的黑客。
那么,這些被偷走的流量,會不會最后還是由普通用戶來埋單呢?付亮回答,這個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就像彩信一樣,運營商承諾了不收流量費,這部分流量實際上就沒有計入收費系統(tǒng),就不可能再去收取別人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