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旺武:手上拿著課本 邊等邊讀
劉旺武也是一名熱心腸,他的理想是當一名醫(yī)生。
劉旺武
高一年聽到天祥的事,觸動很大,之后時不時會在樓梯口看到等著背他的同學或是被背的他的身影,也起過幫助他的心,可畢竟不在一個班,甚至不在一層樓,這事就擱下了。
高三年,我與陳淇鑫一個班,兩人也是很好的朋友。剛好淇鑫腳傷,向我求助。
起初我還是有點猶豫的,畢竟高三時間很緊張,擔心會影響學習。但在淇鑫的一再“動員”下,我也開始了“實習”。
那天,在淇鑫的帶領下,我和王明長下樓了。高三年的時候,背的安排是這樣的。天祥他爸背到3樓,我背一樓,明長背一樓,淇鑫負責把他牽到教室。
第一次背天祥的時候,我挺緊張的。
背起前,我沒把他的手臂先往前拉勾緊,背起時,又把他身體提得過高,我手往后恰好扶住他的膝蓋處,但是他的雙腿沒有力氣,身體上半部分往下滑。
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先把他放在地上調整一下,可沒想到的是,我剛放下,他的雙腳無法支撐起身體,一下子癱倒在了地上,當時把我嚇了一跳,我們三個趕緊把他扶起來。
第一次“實習”就這樣搞砸了,我有些內疚,就更想幫他了。
后來。淇鑫、王明長和我三個人就每天早讀前提前下樓,手上拿著些英語或語文材料,邊等邊讀,等著天祥他爸把天祥背到三樓,再接力背上去。
面對不知情的學弟學妹看著三個男生在樓道里大聲讀書時的怪異眼神,難免有些尷尬,但當背完天祥后他的那句‘謝謝’,卻讓我們把汗水與尷尬忘得一干二凈,覺得什么都值了?,F(xiàn)在回想,那是我們青春不可抹去的印記。
“10”+“1”=奇跡 記者手記
今年6月24日,晉江一中舉行高三年畢業(yè)典禮。典禮上,有一個特別的節(jié)目,一位男生背著另一位男生,后面跟著幾個男生,一起走上舞臺(上圖)。臺下700多位師生見狀,報以雷鳴般的掌聲,把典禮推向了高潮。這正是天祥和幫扶小組的故事。
當面交流、打電話、聊微信,采訪這群即將各奔前程的95后學生,我看見了他們身上的善良、真誠與擔當。
王文德是10個人中個子最小的,高中三年每天下晚自修,他堅持陪伴天祥下樓。他說這是他能做到的,其他背天祥的同學更辛苦。
吳喬澤應該是背天祥次數(shù)最多的同學了?,F(xiàn)在回過頭來看,他更愿意天祥不需要這份幫助,因為如果天祥的腿沒這樣,對他以后發(fā)展會更好,朋友只能幫一時,不可能幫永遠,他希望天祥要更堅強,依靠自己繼續(xù)往前走。
陳淇鑫起初并不是很樂意接受采訪,他說當初去幫天祥,沒有人想過要得到表揚。但最終他還是和記者聊了一個多小時,他希望新聞見報后,會產生好的社會影響,這樣天祥到了大學后,或許還會有一幫樂意幫助他的同學,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在天祥需要幫助時,他們搭一把手,無形中增加了天祥走下去的勇氣。他們也希望,會有更多的人接過接力棒,把愛傳遞下去。(記者 陳海勇 通訊員: 蘇錦明 鐘祥彬 劉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