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里,老師就是“權威”的榜樣。如果老師“其身不正”,將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
近日,廣州新暉學校老師逼兩學生互相“掌摑”的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一片嘩然。這位“90后”教師立刻成了眾矢之的,輿論大都把原因歸結于老師個人素質差、老師缺乏師德、老師喪失關愛、體恤之良心等。
然而,回望過去,新暉學?!罢茡潯笔录^非特例。去年,廣東汕頭幼兒園“虐童案”被揭發(fā)。視頻中兩名女教師唆使女童毆打別的幼童,被打者不敢反抗,旁邊還臥躺的小朋友茫然看著這一幕,貫穿視頻的是兩名女老師的笑聲以及鼓勵、教唆的話語。無獨有偶,近日,深圳一女教師因懷疑學生偷其手機,重打仨學生長達兩節(jié)課后,被打學生亦不敢及時告知家長。
記者疑惑:此類校園悲劇層出不窮,是否只因師德敗壞?作為受害者的孩子為何會如此“聽話”,以致于沒有了最基本的維權意識?老師在孩子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到底是利是弊?家長在教育孩子如何自我保護的過程中是否存在“缺位”?對此,記者近日對老師、家長以及學生們做了一番調查。
■事件回顧
11月8日,一條標題為“無德老師校車逼學生互扇耳光”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兩名身著校服的男生面對面站著,互相扇對方耳光。大約3分多鐘過去,一名年輕男子走進畫面,對著其中那名高個男生連扇數個耳光。整個視頻持續(xù)4分13秒。發(fā)帖者稱,某學校老師因為學生坐車遲到,讓兩個學生互相扇耳光。老師也動手掌摑了學生。據調查,事情的“始作俑者”是荔灣區(qū)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新暉學校8年級的一名謝姓老師。11月7日當天下午放學時,謝某是跟車老師,該校五(一)班的兩名學生搭車遲到導致發(fā)車時間延后,謝某一怒之下命兩學生互扇耳光。次日,校方將謝某辭退。荔灣區(qū)教育局10日通報,對涉事老師謝某做出辭退處理,并稱將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監(jiān)管。
■反思
教師的絕對“權威”是好是壞?
事件當事人謝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他們(指那兩名男生)的態(tài)度讓我氣憤,一點都沒有悔改的意思,到后來像是打鬧一樣,車上的40多個學生全都哈哈大笑。我承認我確實不應該打學生,當時太激動了,這是我的錯,現在很后悔。”
“孩子怎么讓他們互扇就照做?。颗赃叺暮⒆泳尤灰膊桓易雎?,反而大笑?作為家長,我真的很心寒!”網友“千金媽媽”如此說道。不少網友認為,孩子不敢“吱聲”是因為懼怕老師。那么,老師“至高無上”的“權威”又是從何而來?多位專家表示,教師“權威”的養(yǎng)成,有學校、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在中國,尊師重道是傳統(tǒng)觀念,家長認為老師絕大部分是好的、正確的。我們會教育孩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因此孩子,尤其是幼兒園小朋友、小學生主要依靠學校老師對孩子的引導而成長。
為此,記者隨機做了一項名為“你怕不怕老師?”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小至幼兒園大班,大到小學高年級的被訪兒童都表示害怕老師。而小學以上的未成年人表示怕老師的則只占1/3。由此可見,老師對于幼兒園和小學中的幼齡兒童而言,有很強的“震懾力”。
另一方面,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盡管家長們認為,“親自告訴孩子是非對錯”很重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還是會教育孩子“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以致于,“中國的小孩,打小就‘惟師命是從’,老師成了學校里的權威。”有專家評價道。
省實附屬南海學校的德育主任丁之境分析,“聽老師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尊師重道文化中的一部分。這個權威是教育行業(yè)賜予老師的,是教師職業(yè)所必須有的,否則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沒法正常運行,很可能會出亂子。而正是由于這樣的權威,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會很害怕,從而選擇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如果換成是一個初中或高中生,逐漸有了維權意識后,可能就不會聽從老師這種無理要求了?!倍≈痴f。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