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山上有只老虎,老虎要吃人,大家上山打老虎,老虎抓到小松鼠,狡猾狡猾真狡猾”……類似這樣的上海話童謠對于老上海人而言是小菜一碟,信手拈來的,但當這些童謠出現(xiàn)在上外附小幼升小的面試中,卻成了不少6歲孩童進入名校的攔路虎。
意外的面試——
“上海話”成了“外星話”
“模仿上海話這道題,天天肯定是答不出的。老師先用上海話唱兒歌,再讓小朋友唱一遍。結(jié)果天天說,她是亂七八糟模仿的”“我家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家庭通用語言是普通話,孩子對上海話只會聽不會說,唯一一句很純正的上海話‘腦子瓦特了’”……虹口區(qū)上外附小的一場入學面試,讓眾多家長深感郁悶,本該能輕松拿分的一道題,自家的孩子卻栽了跟頭拿了“N”(No)回來。
采訪中,不少家長告訴記者,上外附小,顧名思義就是個外語特色學校,再加上學校采用的是雙語教學,又背靠上海外國語大學,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入學考試都應該會考外語?!扒皫啄耆雽W面試考的都是英文,英語對話、英文歌曲都曾經(jīng)是考題。我完全想不到要給孩子復習上海話?!弊鳛榧议L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考前還特意教了孩子一首日文歌,沒料想什么外語都沒考,考了個上海話。
“我們給孩子準備了幾首英文兒歌。甚至我們還教了小孩用法語打招呼。但怎么也沒想到今年不考英文改成模仿上海話了?!比涨皫е畠喝⒓雍缈趨^(qū)上海外國語附小面試的王女士對此新變化相當郁悶。“雖然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家庭,但是女兒自從上了幼兒園就是一口普通話,久而久之家里人跟她說話也都是普通話,生活中基本就沒有上海話的語言環(huán)境了?!?/P>
王女士告訴記者,現(xiàn)在突然之間讓她模仿上海話真的也挺為難她的,她出來說,老師讓她模仿“外星話”。
與此同時,記者在網(wǎng)絡論壇上也看到,類似王女士這樣懊悔不已的家長不是一個二個,從他們反映的情況看,在上海話環(huán)節(jié)上都拿了“N”?!暗案?、面包配牛奶,大餅、油條、豆腐漿,每天早上調(diào)花頭”,網(wǎng)友vivianm就表示,這樣的童謠看似簡單,但也只是針對會說上海話的人而言的,要是碰上個不會的,光聽一遍絕對是說不上來的。
而同樣是被考了這道題的靈靈媽明確表示,“別的不少,豆腐漿是什么我家寶寶都不知道,他回來跟我說,對老師講了‘吃豆腐’,我當場就昏倒了?!?/P>
家長的反思——
家庭教育忽視鄉(xiāng)音訓練
“幼升小面試考了上海話”,連日來滬上各大升學論壇上都在討論上外附小入學面試考了上海話的消息,一時間讓眾多上海家長感慨萬千。采訪中,不少家長都坦言,在以往的教育中可能過分追求所謂的“精英教育”了,認為學英語、學音樂、學書法相對來得更重要些。至于說上海話,似乎從來沒有想過要刻意去訓練,總覺得孩子聽聽就會了,但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孩子根本沒聽會。
劉魯平自身是個拿著國外名校畢業(yè)證書的海歸,如今是一家美國公司的高管,年薪達到五六十萬元。“我沒什么時間管他,在他的教育問題上,可以說是用錢堆出來的?!闭f到對5歲兒子的教育,劉先生坦言:“兒子現(xiàn)在讀的幼兒園是國際學校,接受的是英國式的紳士教育。平時雙休日,孩子在外面上的興趣班也是小提琴、書法這些?!?/P>
記者注意到,劉先生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在交談間始終說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但說到孩子的上海話水平,劉先生苦笑著說是“零”?!凹依镉玫陌⒁淌峭獾厝?,所以家里的交流以普通話為主,即使我跟孩子單獨說話,也會用英文,目的是看他的口語能力?!眲⑾壬嬖V記者。
記者隨機采訪了滬上一些上海人家庭,十戶人家中僅有一戶人家比較重視對孩子“母語”的訓練。戶主邱先生表示,在他們家只有兩種語言,上海話和英文?!昂⒆尤ツ晟系挠變簣@,整個語言環(huán)境就變成了普通話,所以我就刻意強調(diào)在家說上海話,就是不希望上海小孩以后都不會說鄉(xiāng)音了?!?/P>
相對于很多有條件的上海家庭忽視孩子的“上海話”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不少新上海人家庭則苦于沒有這個先天條件?!拔腋瞎际窃谏虾Wx大學,之后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我們現(xiàn)在上海話的水平也僅限于聽懂大意,至于說是根本不敢想的?!迸畠?歲的李小姐告訴記者:“怎么也沒想到小學入學考試會考上海話,這對于我們這種新上海人家庭來說,實在是太難了。”對此,李小姐甚至開始打聽,哪里有上專門的上海話培訓班,想把孩子送去學。
學校的解釋——
上海話課程將進入課堂
如果說,是一所普通的公辦學校在招生面試環(huán)節(jié)中涉及了上海話內(nèi)容,或許廣大家長的反應還不至于這么激烈。但恰恰就是一所以外語教學見長的滬上名校的“意外”之舉,給了無數(shù)家長以當頭棒喝——原來上海話有時比外語還重要。
對此,學校方面給出的解釋是,新學期會有涉及到上海話的課程正式跟學生見面。在入學面試環(huán)節(jié)增加上海話的內(nèi)容只是想了解一下目前學生的上海話水平,根據(jù)掌握的情況,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難易程度,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說上海話。
同時,針對如今眾多家長所擔憂的,上海話得“N”入學基本無望的說法,學校方面的老師表示:“學校會綜合考察一個學生的能力,不會單憑一個項目就決定是否錄取這名學生,所以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或是自責?!?/P>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上海話的課程。在浦東新區(qū)現(xiàn)代寶貝幼兒園,每周五就是孩子們的“上海日”,定期都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小巴辣子開會咯”滬語主題活動。
對此,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不會說上海話,不了解上海傳統(tǒng)文化,是現(xiàn)在上海年輕人的普遍狀態(tài)。因此,要從幼兒教育著手,在幼兒園推廣海派文化是絕對應該的。在我們幼兒園的教學中,對滬語、普通話和英語是一視同仁的。”
而另一方面,不少“老外”也加入了學上海話的行列,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就已經(jīng)堅持四年給外國留學生開設上海話課程。同濟大學留學生辦公室一位老師告訴記者,自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開設上海話選修課以來,一直深受留學生們的喜歡。
》相關(guān)鏈接
四成本地學生
不懂上海話
根據(jù)日前發(fā)布的《2012年上海市中小學生成長情況最新調(diào)查報告》顯示,上海話在本市的中小學生中處于逐漸萎縮的狀態(tài),即使本地出生的學生,也有相當大比例不能完全聽懂和基本不會說上海話。
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fā)展研究所對本市7所學校的21個小學班級、24個初中班級的中小學生開展的問卷調(diào)查表明,當前本市中小學生的日常習慣用語為普通話,上海話相對處于弱勢地位,即使上海本地出生的學生,也只有60%左右能完全聽懂和基本會說上海話。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外來學生有超過半數(shù)習慣說老家方言,其次為普通話,最后才是上海話;而上海本地學生中,平時習慣說上海話和普通話的大約各占一半。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中小學生父母的主體為“70后”和“80后”,在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上海話勢必會受到普通話的擠壓。此外,當前的學校教育普遍不具有“滬語教育”意識。如今授課語言是普通話,同時也缺乏專門的“滬語教學”的課程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