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書
調(diào)解:特警起草保證書幫助母子倆和解
“母子倆一個哭鬧,一個不說話,我們也不好處理。”張文龍稱,他靈機一動,提議寫個保證書,幫助母子倆和解。
在得到母子倆的同意后,張文龍找來紙和筆,憑著自己對事件的了解,替小超寫下了保證書:“回家后保證聽媽媽的話,少玩游戲,認真做作業(yè),也替媽媽分擔些家務(wù),不離家出走;但以上做到了,媽媽要少罵我,不打我,像爸爸一樣愛我!”
寫完保證書,張文龍還現(xiàn)場念來給母子倆聽, “聽完后,小超說還要加上‘少吼我’。”
張文龍立即提筆在“少罵我”后面做了修改,改為“少罵我、吼我”。
在大家都確認簽字后,張文龍用手機拍了照,囑咐家長回家后要按照保證書上的內(nèi)容執(zhí)行,隨后將保證書交到了小超的手中。一番溫和的勸說后,小超牽著媽媽的手回家了。臨走時,郭女士還拉著小超的手,向張文龍道謝。
初衷:給孩子一些引導(dǎo),給家長一些建議
就在前不久,30歲的張文龍喜得一對雙胞胎,為人父的他,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母親在外人面前打耳光的行為是不對的。”張文龍告訴四川新聞網(wǎng)記者,之所以要用寫保證書的方式來化解矛盾,主要是考慮到如今的孩子們很有規(guī)則意識,通過保證書的形式來引導(dǎo)孩子聽家長的話,同時也能讓孩子放心,讓他知道自己訴求能得到保障。而對于家長來說,也有警醒作用,“提醒她在平時的教育中多一些耐心的引導(dǎo)勸告,少一些打罵。”
張文龍認為,每個家長都有各自的教育方式,且是外人不容易改變的,寫保證書的方法至少可以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給孩子一些引導(dǎo),給家長一些建議或啟迪。
聲音:愛就要用愛的方式進行表達
張文龍為調(diào)解矛盾,為母子倆撰寫保證書一事被同事知道后,同事用微博號“鹽都小警察”發(fā)至網(wǎng)上。眾多網(wǎng)友留言為張文龍點贊,同時也展開了對教育方式的議論。短短兩天時間,點擊閱讀量已經(jīng)達到20多萬,轉(zhuǎn)發(fā)和評論均達100多條。
在眾多的評論中,有網(wǎng)友表示了對母親的理解,“如果是單身媽媽帶小孩,那種壓力和疲憊真得挺讓人心疼的,大概孩子還不能理解……可再累也要注意教育方法。”但更多的網(wǎng)友對母親打孩子的行為吐槽,建議媽媽不要一直用語言暴力和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四川理工學(xué)院大學(xué)生心理咨詢中心教師郭麗表示為,孩子離家出走實質(zhì)是希望得到父母關(guān)愛。該母對孩子的幾巴掌包含擔心、焦慮、命令得不到執(zhí)行等復(fù)雜情緒,采取的手段不合理,但實質(zhì)也是一種愛,但這種愛沒得到合理的表達,而是被母親采取了一種讓孩子誤會的方式進行表達,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愛我。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容易進入一種誤區(qū),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或者自己習(xí)慣的方式,而不考慮孩子能否接受。”郭麗認為,這份保證書對孩子來講是一種承諾也是一種安全感的獲得方式。建議家長對孩子的愛就要用愛的方式進行表達,比如該母親找到孩子以后可以抱抱他,告訴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擔心等,當一個孩子感受到愛以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安全感,孩子“調(diào)皮搗蛋”的行為也會大大減少。(記者 徐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