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公眾號在朋友圈悄悄地火了。這個起源于北理工校園的學生公眾號,文章微信點擊數(shù)400余萬次,網(wǎng)絡轉載上萬次,全平臺累積閱讀量達千萬人次。其中多篇成為爆款,瀏覽人數(shù)突破100000+,《對方已通過您的好友申請,然后呢?》《你沒考過研,難懂我的孤注一擲》等文章更是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等官方微信平臺轉載。
崔艷宇
不過,說起來你可能不信,這個滿布著雞湯系語言和文藝清新插圖的公眾號,竟然由一個地地道道的理工男一手打造。
在崔艷宇的公眾號中,無論是文章內(nèi)容還是配圖,都是清一色的“小清新”,如果事前不了解的話,很可能會以為這個公眾號的主人是個女生。崔艷宇說:“我的性格就是這樣,追求文藝,喜歡簡單,癡迷文字。”
一談到寫作,崔艷宇就難抑心中的激動。他說,自己的這顆文藝心從小學時就開始跳動,一刻不停地引領著他在寫作這篇沃土上耕耘。久而久之,寫作這個在別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行為,已然成為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力比多”。
一開始,他給報紙雜志寫小習作。八九歲的年紀,剛剛學會寫作文,就迫不及待地寫感想,寫家鄉(xiāng),再興高采烈地給當?shù)氐膱蠹埻陡?。一來二去,還真的中了幾篇。
在報紙上成功發(fā)表文章的經(jīng)歷,給崔艷宇打了一針“興奮劑”:“就像中獎了一樣!自己用鉛筆寫的字,竟然變成了報紙上的鉛字,感覺又新奇又驕傲。”第一次因為寫作獲得的快感,讓他深深著了迷,從那以后,他手中的筆就沒有停歇過。
在中學時,即使在沒有智能手機、上個網(wǎng)還得瞞著父母的情況下,這個本應該與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作斗爭的少年,在QQ空間、博客、論壇等任何一個可能有人會看到他文章的地方,堅持不懈地發(fā)表文章,每一次按下“發(fā)送”鍵時都激動不已,期待萬分。“那個時候,寫作是我生活唯一的調(diào)味品,酣暢淋漓地結束一篇文章后,學習的疲倦也隨之煙消云散了。”
崔艷宇本科讀的是自動化,一個典型的理工科專業(yè)。他一度以為自己以后不得不安安穩(wěn)穩(wěn)做個癡迷于實驗的高端科技人才了,但走出課堂,“心里那顆寫作的小苗兒就開始躁動,可勁兒地抓撓著。”得益于嚴格的理工科訓練,崔艷宇的寫作和思考變得更加理性而富有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