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日前被網友票選為與父母溝通過程中最讓年輕人感覺尷尬的一句話。關于年輕人與父母的溝通現狀,移動社交APP易信推出的大 學生溝通現狀報告揭露了“你別管我”最讓父母心裂,引起了廣泛共鳴,但同時不少年輕人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父母的一些表達法式也讓自己很尷尬,對此,易信 在年輕人中間又展開了一項網絡微調查,繼續(xù)關注年輕人與父母的溝通情況。
據易信網絡調查顯示,超四成年輕人每周與父母通話一次,近五成年輕人與父母通話時長在五到十分鐘左右,網友票選出的與父母溝通中最令子女感覺尷 尬的五句話,除“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外,“我這都是為你好”,“我們以后就指望你了”,“你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你了”,“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等四句話也均 上榜。
超四成年輕人與父母每周通話一次
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的原因,長期不在父母身邊,與父母間的聯系以電話溝通為主。據易信網絡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年輕人中,41%年輕人表示自 己每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22%的年輕人每周會打多次電話,16%的年輕人每月才打一次電話,不定時及每天打一次電話的年輕人占比分別為13%和8%。
從數據不難看出,近四成的年輕人一周甚至一個月才與家人通一次電話,與父母溝通頻次較少。“在外工作平常會比較忙,生活相對獨立,每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幾乎也只是噓寒問暖的一些家常話,如果沒有特別的事情,就不會說很久”名為“星辰”的易信網友留言。
易信用戶研究中心分析,“年輕人與父母交流變少,一方面是很多父母與孩子缺少深層次的交流, 缺少分享彼此生活,兩代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年輕人大多有家庭外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父母們則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圍繞子女們?yōu)橹行?,兩個圈子的交集存在 著一定的局限性,溝通也多變成寒暄、牽掛。”
“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更愿意用類似易信這樣的移動社交app和父母交流,這種交流形式以文字、留言信息居多,而一通電話的交流更能夠拉近和父母的距離。”易信用戶研究中心建議年輕人,多給不在身邊的父母打打電話,聊聊天。
近五成年輕人與父母通話僅五到十分鐘
在“每次與父母通話時間有多長”一項的調查中,47%的網友表示與父母通話時長在5到10分鐘,28%的年輕人與父母通話時長在10到30分鐘之間,16%的網友表示自己與父母通話低于5分鐘,而通話時長在30到60分鐘及1個小時以上的網友占比分別為6%和3%。
在通話時長上,超六成的年輕人與父母的通話時間低于十分鐘,聊天內容多為“模式化”的“吃了嗎”“下班沒”等等萬年不變的家常。在這些寒暄外,繼續(xù)往下的溝通讓父母和子女都感覺到了沒話說或者話不投機等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