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太極村
核心提示: “有大峰富就沒有大峰屋,有大峰屋就沒有大峰富”,指的就是平和的太極村,明清時期,這句口頭禪在閩、粵、贛、臺灣地區(qū)甚為流傳。不過,太極村本不叫太極村,村里人一般自稱為福塘村,而福塘舊稱上大峰。因從高處俯瞰,村莊酷似天然的中國太極圖,所以被外界廣稱之為太極村。
驢行路線:從平和縣九峰鎮(zhèn)出發(fā),往東北方向行駛入秀秀線,沿秀秀線行駛約16公里即可到達。
美麗關鍵字:天然太極圖 古民居 道教神秘
“有大峰富就沒有大峰屋,有大峰屋就沒有大峰富”,指的就是平和的太極村,明清時期,這句口頭禪在閩、粵、贛、臺灣地區(qū)甚為流傳。不過,太極村本不叫太極村,村里人一般自稱為福塘村,而福塘舊稱上大峰。因從高處俯瞰,村莊酷似天然的中國太極圖,所以被外界廣稱之為太極村。
村莊高處俯瞰似太極
太極村其實是一個山間小盆地,一泓溪水將其劃為南北太極,水流成S形之狀,據說這條溪流在當地叫做仙溪,溪水清澈可見魚蝦身影。進入太極村,由東而西,左轉右旋,流經長樂、粵東三河壩入韓江,經潮州、汕頭注入中國南海。
驅車穿過太極村的陰陽魚界限,爬上盤山公路,從鄰近的雙塘村高處可以窺見太極村全貌。太極村的黨支部書記朱佳賢告訴記者,每年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探秘,為了讓游客能看見太極村的全貌,去年年底他特意組織村民繞山開了一條小路,在面向太極村的一座山峰上開了個觀景臺,方便游客拍照、俯瞰。爬上山峰高處,已經大汗淋漓,展目望去,仙溪將村莊南北分割成“太極兩儀”,溪南“陽魚”、溪北“陰魚”,魚眼處各建有一座圓形土樓,南陽樓和聚奎樓,讓人嘆為觀止。
據悉,太極村大致形成于明萬歷至清順治、康熙年間。由當年因避戰(zhàn)亂而逃至此處的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18代子孫朱宜伯始建。清康熙年間,福塘村澇不斷,朱宜伯在其舅父“鐘半仙”配合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改村中的直溪為曲溪,以溪流為陰陽魚界線,“依太極圖形,取不敗之意”,在陰、陽魚身上的不同部位,筑碼頭、建城池,并要求后代按他的布局建造土樓、修學館、蓋祠堂及大批民居住宅,并在穿村的小溪兩岸廣為種植樹木,成就“太極村”的基礎格局。
古民居隨處可見道教色彩
太極村至今保留著大量精美絕倫的古民居建筑,村里人說,這些房子大部分修建于清代康乾盛世,該村至今尚遺存有明清時期的南陽樓、留秀樓、茂桂園樓、聚奎樓等古民居62座共858間,房子均為南北結構,多為磚石結構的大厝。
從古民居間穿梭而過,可以發(fā)現家家戶戶有天井、花臺、八卦井(也稱陰陽井),屋中根雕、古瓷、古玩、字畫比比皆是,房梁雕梁畫棟、雕花貼金、古色古香十分精美,古民居內太極圖、動物花草、人物神話故事等當年精美的木雕繪畫,如今還依稀可見。 足見“有大峰富就沒有大峰屋,有大峰屋就沒有大峰富”沒有虛夸。
留秀樓里的太極八卦圖形天花板客廳、茂桂園樓的陰陽井、鑲嵌著太極八卦圖形的屋脊裝飾……,從太極村數十棟古建筑上發(fā)現的多個太極圖形裝飾也可以看出,村民們對太極文化的崇拜,讓人更覺得村莊時刻籠罩著濃厚的道教神秘色彩。 讓人佩服的是村里人出門做生意,覺得生意好做,定把村上的人一起帶出去,共同發(fā)展,而不會問及年景如何時,彼此閃爍其辭。也許這和他們祖先的道家崇拜有著莫大的關系。
古民居中最氣派的當屬“壽山聳秀”樓。這是一座內閣中書郎朱熏芳府第,相傳這是中書郎專為其妻營造的一座花園式的閣樓大宅院,中門廳堂設接官亭、左右?guī)?、太極圖天井、麒麟浮雕照壁、后花園、貴夫人沐浴場地等,府第有三個大門,平時只開左右耳門,只有達官貴人到來才開中門。大門前“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石碑一直保存到上世紀末。大門上面象征府第等級的“倒吊蓮花”還在開放著。(N見習記者 曾炳光 本網記者 楊清竹 通訊員 林志坤 朱偉錦 文/圖)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